用信任弥合基层治理嫌隙

作者: 晏国政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对此发起的投票显示,关于网友感受最深、最为痛恨的各种形式主义问题中,得票最多的是“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这些问题,表面看是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深层次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上级组织或部门对基层缺乏信任

基层干部的被信任感缺失由来已久,已渐成基层治理痼疾。比如,一项工作刚部署,上级部门的督导检查便随之而来;进村入户搞帮扶,动辄就建微信工作群,签到、打卡、定位一样都不能少;简简单单一项工作,却要层层签字背书……凡此种种,让基层干部备感苦恼。一些基层干部坦言,“基层干上面看,还怕督导提意见”“不怕苦不怕累,就怕领导不相信”。

基层工作直接面向群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事务繁多,再加上一些地区基层力量薄弱,部分干部作风不实,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和工作部署过程中,难免出现不扎实、不及时、不彻底乃至走样变形、消解政策效应等状况。这是一些上级组织或部门对基层缺乏信任的客观原因。

而不容忽视的是,一些上级组织或部门制订政策、安排工作“不接地气”、不符合基层实际,让基层在落实过程中无所适从,也加剧了上下级信任嫌隙。还有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思想,感情上不信任基层,工作上不了解基层,考核上不问群众感受和实际效果,工作作风上简单粗暴。如此这般,必然给基层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割裂上下级和谐关系,损害了上下间的信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基层工作,关心基层干部,多次强调要倾听基层干部心声,对广大基层干部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中央下发的多个文件,要求改善基层条件、保障基层待遇,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这些要求和政策,必将为基层干事创业营造更好环境,进一步凝聚和激发基层奋斗力量,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给基层松绑,让基层干部后顾无忧,更要“软”“硬”兼施,在情感上、心理上、制度上给予基层干部充分理解、充分信任,弥合治理嫌隙,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理解是信任的基础。用信任弥合基层治理嫌隙,上级组织或部门首先应从情感上、心理上与基层干部同频共振。“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要经常性深入基层,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认真倾听基层干部心声,真正认识和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精神状态。要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诚换情,对基层干部,要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失误、包容缺点,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用交流破除隔阂,以真诚重构信任。

作风是信任的支撑。用信任弥合基层治理嫌隙,上级组织或部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特别是要认真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在工作中,要多下基层,少做“官老爷”;多听基层意见,少些武断专横;多出务实之策,少搞花样形式;多看实际成效,少走无用过场。坚持用深入求实的良好作风赢得基层信任,为构筑和谐上下级关系筑基打底。

制度是信任的保障。用信任弥合基层治理嫌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要落实好中央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为基层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等相关文件精神,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探索信任式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合理宽容基层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科学问责、精准问责、规范问责,注重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切实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真正让制度成为上下级和谐信任关系的“护身符”。

宽容不是纵容,保护不是庇护,信任也不能代替监督。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前提是基层值得信任。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和上级部署过程中,坚决做到及时彻底,不打折扣、不走样。与此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依规行政、清清白白做人做事。

基层处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工作落实的重点,是党的执政根基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础所在。只要各级党委政府真正做到“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给基层”,对基层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充分理解、充分信任,就一定能调动起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汇聚起勇闯新征程、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本文信息来源为 半月谈

(1)
上一篇 2019-04-19 11:02:46
下一篇 2019-04-26 22:57:4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