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的深处是什么

提及形式主义,人们啧有烦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出击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但毕竟是多年积弊,一时难以根除,稍有机会便故态复萌,改头换面之后强势反弹。还是要像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往深里抓,往实处挖。

形式主义的深处是什么?

是官本位的根深蒂固,是官僚主义的阴魂作祟,是官场权力腐败、管理体制变异和官员心态扭曲的衍生形态。   

唱高调风行,渐成一种现象。

上面的决策刚刚出台,发展的规划初见方案,便已有一些地方揣摩迎合先声夺人,在各种表态中,比谁的调门更高亢,比谁的提法更轰动,比谁的目标更宏大,为的都是让上级“满意”,为政绩“加分”。

行动呢?落实呢?难见下文。

之前中央精准脱贫规划甫一提出,就有一些地方政府不问当地条件如何,争相拿出提前达标的时间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伊始,就有一些地方官员不暇深刻领会,率先拿出指日可待的愿景图。刮风造势,急于求成,结果常常是欲速不达,脱贫之日,很可能就是返贫之时;乡村振兴,很可能就是乱拆乱建。

唱高调风行的实质,是权力的一种衍生性腐败:政绩观腐败。

虚张声势,是一种政绩透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另类腐败,政绩观腐败。

为官一任,就得服务一方,就得为增进百姓的福利谋一片问心无愧的事业,就得为实现人生的价值留一路可以怀念的印迹。

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那就很可能是两面人。这样的官员多了,必然要破坏党内的政治生态,污染社会的道德风气。   

责任状依赖,已是一种常态。

无疑,基层单位多是形式主义密集的发生地,基层干部也多是形式主义深重的受害者。

我们在许多地方可以见到,不问权责平衡,不问承受能力,任务层层发包,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加码。

基层干部背负着过于沉重的“落实责任状”和过多过滥的“一票否决权”,如牛负重,苦不堪言。

责任状依赖的背后,是体制的一种基因性病变:压力型体制。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县乡政治运行提出“压力型体制”一说。意指以任务和指标层层下压、权力和资源层层上收为特点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如今,政府改革正加快脚步,不少上级部门却还是想做甩手掌柜,滥发责任状,随意向下摊派任务,考核项目无序扩张。这是一种典型的路径依赖。

物极必反。压力过大,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选择性执行,或敷衍性交差,或策略性博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等,都由此兴盛。

加快改革压力型体制已是势在必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精准扶贫如是,其他各项工作亦应如是。  

格式化创新,也成一种套路。

创新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一条新的工作路径。许多地方反映,上级部门考核乡镇工作时,都有专门的“创新事项”加分。
问题在于,乡镇政府普遍缺编,人手不足,承担的任务又是漫无边际,压力山大,一些地方优先考虑的还是维持正常运转,工作创新何其之难。

再从基层干部的心态看,创新会有风险,改革容易出错,一些人只想出彩不想担责,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缺少为人民服务的担当。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纸面上创新、抄转式创新。为了考核加分,便忙于从互联网上粘粘贴贴,编造美化文字材料。为了工作创新,便忙着到处参观取经,将别人的方案“依葫芦画瓢”盲目照搬过来。殊不知,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可以想见,格式化创新的橘树上结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果。

格式化创新的深层,是官场的一种缺钙型心态:太平官心态。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明哲保身,满足于当稳一个太平官,那是为政者自弃和沉沦的开始。

同时,我们还需进一步厘清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容错纠错机制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工作有信心,有底气,有奔头。还当鼓励基层创新,鼓励有地方特点的改革,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的探索,推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氛围。

形式主义反弹,再往深里抓、实处挖,还是忘掉了初心为民,丢失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背离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只有标本兼治,驰而不息,让官员在信仰信念的引领中前进,让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弹式困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本文信息来源为 《半月谈》2018年第5期

(2)
上一篇 2019-11-22 10:02:49
下一篇 2019-12-19 17:42: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