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干部“纾压减负”的对策思考

近年来,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中央连续印发通知,明确传递出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决心;江苏也出台了为基层减负的相关举措。但由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日益繁重,许多基层干部仍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此,应高度关注基层干部面临的压力挑战及其衍生的风险,认真落实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更加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精神,把为基层干部“纾压减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压实。

聚焦“痛点”,及时洞悉基层干部的压力风险。基层工作的高要求、高风险、繁复性决定了基层干部所承受的是多重叠加的“压力库”,既有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承载的压力,又有遭遇突发性危机事件时必须直面的双重应激压力。随着社会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干部的工作强度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也是层层压力传导的终点。因此,必须从稳固基层政权的高度,聚焦基层“蓄压池”,正视并持续关注基层干部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新压力,深刻洞悉基层干部的心理高压衍生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

完善机制,基层减负政策的执行要重锤落地。“基层减负”并不等同于工作减量、降低标准,而是代之以更加专业、高效、人性化的工作机制。首先,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深入基层调研,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做到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出台接地气、可操作的减负措施和办法。其次,要加快健全人才选用机制,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一方面,完善基层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培养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基层一线,为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并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备条件。此外,严格规范上级机关借用基层干部的制度,已借用的应限期归还,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依托党校,完善基层干部压力管理的专业系统。目前,基层干部应对压力的专业支持相对薄弱,普遍缺乏积极有效的心理减压方式。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在基层干部压力应对的专业支持系统中,要充分发挥党校功能。首先,要完善和改进干部培训体系,把压力管理作为基层干部的必修课,通过系统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基层干部的压力管理能力。其次,加快构建针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干预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学员心理档案。第三,定期编撰《基层干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对基层干部的压力风险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适时提出预案。

回应关切,基层组织应积极整合心理资源。基层组织是帮助基层干部应对压力的重要场域。因此,要强化组织关怀,严管厚爱相结合,使基层干部在身心愉悦中工作和生活。首先,整合多方心理资源。基层组织应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下基层,有针对性地开设压力应对相关讲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积极调用融媒体平台,逐步构建线上公益性心理服务网络系统,开展压力管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其次,加强多元激励。基层组织对扎根基层10年或20年以上的干部适度提高工资待遇,颁发荣誉勋章;与媒体合作开展年度“优秀基层干部”和“最美基层干部家庭”等评选活动等。

立足自身,基层干部要强化心理修炼。基层是干部历练心志与能力的熔炉。加强自我心理修炼是基层干部压力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基层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培植民生情怀,针对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群众的新期待,不断调整角色,塑造基层干部良好的人格形象。其次,基层干部应当理性对待基层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尝试运用积极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将压力升华为动力。再次,在党史学习中,基层干部要从中共先辈的高超政治智慧与战略定力中吮吸养分,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心理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自制力和坚忍力。总之,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砺与自我心志的修炼,基层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情怀,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无愧于新时代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

(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理想人格塑造研究”〈19BDJ041〉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2022-07-31 00:05:43
下一篇 2022-08-05 23:17:4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