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努力就有机会

基层年轻干部对职位晋升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定位、工作状态和职业发展规划,是基层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基层年轻干部对职位晋升的认识存在一个逆转过程,即由十八大之前“晋升主要靠关系”的主导认识,转变为十八大之后“努力就有机会”的主导认识。

基层干部普遍声称,在十八大之前,只要听说身边哪个干部获得了提拔重用,就立马联想到他与主要领导有关系,给主要领导送了礼,或者他“朝中有人好做官”,而不会联系到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当自己没有得到提拔重用时,不是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而是认为自己没有关系和背景、没有给领导送礼、没有请客吃饭和不会溜须拍马。

在这种主导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导向下,“关系”被认为是晋升的第一位的要素,工作能力、业绩及态度则被摆在次要位置。尽管这种认识不一定是事实,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会使得裙带思想、小圈子观念满天飞,基层年轻干部更注重“搞关系”“走后门”和跑官买官,而不是干好工作本身;也会使得那些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因为没有得到提拔重用而产生委屈之情,失望和抱怨情绪较浓。

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的一系列举措重塑了党和国家大的政治气候,选人用人导向重新走上正确轨道。大的政治气候转变之后,各单位的小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年轻干部成长发展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是单位领导主动搭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平台。

年轻干部的成长及提拔重用,不是其个人的事情,而是单位整体的事情,与单位的整体氛围息息相关。“凤凰一出就出一窝”,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单位(部门、乡镇、科室)内形成领导与班子、普通干部团结协作,共同干事创业的氛围,这个单位的精神风貌就会改变,工作业绩就会突出,在与其他单位竞争中就有优势,也就更容易进入领导的视野及形成普遍公论,那么,该单位的领导及普通干部就容易得到成长和提拔重用。
在中部地区某乡镇,“60后”党委书记与“80后”镇长合作默契,共同团结班子成员,用三年时间将一个落后小乡镇建设成小城镇建设的示范乡镇,在县域政治中有很好的风评。不仅其党委书记晋升为副处级干部,镇长转任更重要乡镇的党委书记,其他班子成员及多位中层干部都得到了提拔或重用。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县排中下位置的某农业乡镇,近五年连续为其他乡镇输送了八位乡镇党委书记或镇长。原因就在于该乡镇班子成员形成了团结干事的传统,行政村的班子也较为稳定团结,乡镇整体上政治稳定、风气良好、治理有效。

所谓“平台”,简而言之,就是在大的风清气正的政治气候下,在单位内部营造的团结干事创业的氛围。具有这种氛围的单位就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和成长发展的最好平台。

二是单位领导有意识地构建年轻干部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在年轻干部的培养上,许多基层单位领导不仅主动营造好的氛围、搭建好的平台,而且在单位内部有意识地构建相关的体制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在山东,乡镇与行政村之间设置“管区”层级,每个“管区”负责包干管理数个行政村,“管区”书记是一把手和第一责任人。按规定,乡镇干部晋升必须有三年“管区”书记的任职经历,从而激励年轻干部争相下去任“管区”书记。“管区”书记作为一把手,既要独当一面,又直接接触复杂的农村事务,因此很能锻炼乡镇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
在许多乡镇,新进的公务员首先要在党政综合办待一年半载,以熟悉乡镇和行政村的全面工作,然后驻村工作一两年时间,有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后再调至乡镇其他站办工作。经过多岗位锻炼,年轻的公务员很快就可以成长为合格的乡镇干部。

基层的这些机制,既是治理工作机制,也是人才培养机制。基层正是通过将治理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让真正有能力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三是单位领导经常关心年轻干部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

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关注,是年轻干部工作干劲的重要源泉,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关键。调查人员询问多地的乡镇党委书记:为什么他们会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主动培养年轻干部?

乡镇党委书记们认为,首先,培养年轻干部是党中央的要求,干部的培养、推荐和任用,党委书记负第一责任和终身责任,因此需要选好、用好、培养好年轻干部;其次,基层事务需要有人来做,不培养好人才,事情就做不了、做不好,责任最终都要落到党委书记头上;最后,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的发展空间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把他们培养好了,也是乡镇和党委书记的荣耀。

领导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和关注,主要有四种方式:

领导经常找年轻干部谈话谈心,既了解了年轻干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动态,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又能具体地给他们指路子、出点子,给予他们经验指导和精神动力。

比如,中西部某乡镇“80后”镇长,经常手把手地指导党政综合办新进公务员写材料和改稿子。某乡镇党委书记根据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准确地了解年轻干部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某乡镇党委书记认为“会写材料是晋升的捷径”,他自己就是典型的案例,于是他要求新进公务员必须先在党政综合办或组织办学会写材料,然后再到其他岗位历练。
  • 二是集体座谈会的形式。

这种形式既能够综合把握年轻干部的整体状况,解决年轻干部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在单位营造年轻干部受重视的氛围,达到动员年轻干部、给他们打气鼓劲的效果。

  • 三是交办事情的方式。

领导把一些难以分下去的、临时的、重要的或带有保密性质、私人性质的事情交给年轻干部去办,既锻炼年轻干部的办事能力,又让他们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

  • 四是压担子的方式。

即把年轻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复杂事务处理中去锻炼。

四是基层选人用人以能力和态度为唯一导向和原则,形成了“努力就有机会”的新认识、新氛围、新思维方式。

基层过去干部晋升是“有关系”的认识逐渐被“努力就有机会”所取代,“能力”和“态度”成了基层单位选人用人的导向和原则。在乡镇,那些态度好、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年轻公务员容易得到领导赏识和单位推荐;在提拔重用县管干部、配备乡镇班子成员时,乡镇党委书记的推荐及意见至关重要。

据调查,在基层,所谓“能力”包括业务能力、写材料能力、群众工作和群众动员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政治领导能力、全局掌控能力等,对普通干部的基本要求是要有业务能力、写材料能力、群众工作和群众动员能力等,副科级领导干部还需要有综合协调能力,乡镇正职必须要有政治领导能力和全局掌控能力。

所谓“态度”,包括政治态度和工作态度,前者主要是要有“四个意识”,后者是指服从领导安排和工作努力认真负责踏实。既然态度好,工作能力又强,一般都能够把工作干好,在单位群众风评就会不错,领导也会满意,那么提拔重用的机会就大。

当然,能力和态度是选人用人的前提和基础,并不排除“关系”仍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其不起决定性、关键性、基础性作用。有关系的人要被提拔重用,前提也是要有能力和态度。

(本文摘编自《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3)
上一篇 2022-09-01 22:46:12
下一篇 2022-09-10 16:43: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