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影响,考虑到“阳康”学生的运动安全问题,“调整2023年体育中考”已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热门建议。上海市人大代表施政建议取消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身测试;四川省政协委员张虎建议取消最耗体力、对心肺功能要求影响最大的长跑项目;多地部分家长也呼吁当地取消或延缓中考体育考试。无论是代表委员的建议,还是家长呼吁,都足以表明大家对体育中考的重视。
当前情况下,部分学生或因感染新冠,无法参与体育中考测试;或因前期感染新冠病毒卧病在床,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备考训练,难以达到平常理想成绩;或为提高中考成绩,短期内加大运动强度,或会导致不可逆的运动损伤。说到底,体育中考,是为了督促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最终落脚点在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因为疫情影响,就要取消体育考试,这无疑违背了教育的初心;但如果为了考试,而不顾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是本末倒置。在当前后疫情时期,体育中考亟待改革,以适应新时期需要。
优化体育中考政策。当前多数地区实行的的中考体育的政策、评价标准是在无疫情时期制定,并不符合当前后疫情时期新情况。陕西省目前最新版的中考体育标准制定于2019年,现在情况和4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部门在制定新政策时充分听取多方专家意见,充分考虑疫情对学生影响,组织医学和体育专业人士研究制定安全、科学的体质考核标准、评估系统。优化、改进体育中考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加强过程性考核,逐步实现考试成绩等级呈现,弱化选拔功能,注重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培养。丰富和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的内容和指标,增加体育中考测试“自由选项”,供学生自主选择,增加学习过程性和发展性考核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
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充分考虑学生“阳康”身体情况,循序渐进提升中学生体育健康素养。改革体育教学方式,树立“进行个性化地学习,但统一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的课程思路,体育教师规定体能训练的大方向,并给出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锻炼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特点选择,增加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个性在锻炼中的发展。将体能训练与趣味运动结合,全面改革和创新体能训练模式,充分整合并高效利用各种优质体能训练资源,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的“敏感期”,并及时开展针对性教学,提升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符合体育中考教学需求。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少学生中考体育难过关,与一些家长和学生平时长期不重视体育锻炼,或是一些学校在开展体育课和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上打折扣有关。学校、家长、学生要进一步改变认识,更新观念。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保证好体育教育充足的课时时间,以及在当前后疫情时代,大部分人都“阳康”后的这一特殊背景下,要有针对性的“因时施教”,要着力提升体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打造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更要倡导全社会进一步提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认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避免事到临头才有的体育中考突击培训,避免少年儿童的体育“欠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44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