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科技创新的“红色引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今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的新优势,为科技创新发展装上“红色引擎”。

提升创新能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党管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人才成长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放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去思考、去谋划,在人才政策、营商环境、配套环境上厚实滋养人才成长的土壤。是否拥有发展的空间和安心创业的环境,人才也会“用脚投票”,一些地方大搞“人才引进”,却没有给人才营造真正的成长空间,人才引进不仅仅是发补贴,也不只是让硕博人才来到县域“躺平”。一方面,各地要能够根据现有的业态和未来的发展模式,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人才“量体裁衣”,吸引更适合本地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要能够根据产业集聚的类型、引进人才的学科领域做好分类,为科技人才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学习交流平台,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与智力相促进的“共赢”局面。

破除制度壁垒,激活科技创新“定心丸”。科技创新不是在书斋里造理论,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氛围,更要有大众创新的生态环境和体制活力。当前一些地区在职称评定、项目立项的过程中,仍然一定程度的论资排辈、设置门槛等不良风气,有些地方要求科研人员承担行政职务,却要参与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活动。科技创新需要投入的时间、金钱成本是巨大的,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寿命有限,更不应当过多地挤占其本可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帮助高校、科研院所破冰突围,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减去不必要的条条框框,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不受束缚,让科技人员可以安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另一方面,要着力落实“军令状”“揭榜挂帅”以及科研经费“包干制”等机制,不以出身、年龄、学历和资历论英雄,让能者脱颖而出,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热情。

畅通创新赛道,释放数字要素“新引擎”。当前我们国家急需在基础领域、前沿科技领域加大研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运用好数字经济的新优势尤为重要。当前,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家打,产业链供应链也都面临冲击,进入动荡变革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要启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发展产业创新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在壮大新型科技企业的同时,关注“专精特新”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为中小企业、中小城市的人才发展制定政策、创新服务,还应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绿色通道”,畅通面向科技、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赛道,从而让优秀人才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永和镇党建办  颜颖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永和组织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9542.html

(0)
上一篇 2023-02-23
下一篇 2023-02-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