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调查研究的“三重境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多到基层、到群众中找办法,多调研,调真“言”。党员干部的调查研究,有“三重境界”。

境界一: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山水皆是风景。这个阶段就像我们对人的初次见面,仅留在第一印象,浮于表象。讲通俗一点,就是始于颜值,而未了解“三观”。当下,部分党员干部为了赶时间、报进度,“车子转转圈,隔窗招招手,落地吃吃饭”就带着“刻板山水”便结束调研。以调研而调研为目的,不但没获得真实数据、解题方法,还浪费了资源、疏远了群众。党员干部要牢固真调研、调真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调研意识,真心实意贴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重点关注人民群众和市场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政策供给和落实中的突出问题等,奔着问题去,抓住问题改。

境界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山水皆是民生。“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到基层调研常常说起的一句话。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真正深入基层一线,需要党员干部越过“荆棘”,杜绝“水分”,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发现“山水”背后的发展规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枝一叶、一山一水的背后,是民生与民声。要调真“言”,就必须不断健全调研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明确规定调研的周期与解决问题的时限,督查督办,跟踪问效。同时要畅通群众媒体的监督举报渠道,保证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反馈,贯穿政府的决策与调研的全过程,不唯上只唯实。 只有这样,山才不再只是山,水不再只是水,因为我们在“山水”中听取了“最真实的民声”,了解了“最真实的民生”,收获了“最真实的民心”。

境界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山水皆是愿景。从“只是”到“不是”再到“还是”,是“回归”的过程,是为调查研究的第三个维度。正如青山绿水的另一面,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的缩影,是千里万里的“只此青绿”,是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毛泽东同志曾作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实现山水愿景,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两个地方学会“请进来”与“走出去”。在经验成熟的地方,积极学习经验、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在矛盾尖锐的地方,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揣着具体问题去,带着真实情况回,矛盾问题深入解,精心梳理分析,把握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主要与次要,真正透过问题看到本质,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更加可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轻舟已过万重山,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5073.html

(0)
上一篇 2023-03-31
下一篇 2023-03-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