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窥人

人每天都要照镜子,并不是一时半会不照镜子就会怎样,但就是养成了习惯,通过镜子“正衣冠”把好的一面展示出来。镜中之人,不就是党员干部自己吗?而镜子就是人民群众。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养成习惯,以人民群众的反映为标准,通过人民群众的反馈来正视自己,那么就一定能“明得失”将共产党员的最好一面展示出来。

镜中之人,并非看着光鲜,就一定高尚;看着朴素,就一定卑微。镜子能反映一个人的外在,但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因为不能仅凭外在因素就评判一个人,也不能通过一个人的外在就能看清一个人。这就像对待党员干部,从全面整体来看,如果只看到他衣冠整洁、精神抖擞是能看出他具有精气神,但并不能以此说明他是一个可靠、正直、忠诚的人。相反,对于一个不在意光鲜外在的党员干部,也不能只看其表而忽视其内。相对应,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分场合、分时间、分对象重视基本外在,但不能以奢侈、富丽、夸张的外在示人,而是要通过干净整洁来体现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同时更不能忽视内在,要通过多学、多做、多思、多想来提升内心修为。党员干部既要追求“面子”,也要重视“里子”,还要筑牢“底子”,要用干练的外在和充实的内心以及强大的能力展示中共党员的本色和风采。

外在再靓丽,内心再强大的的人,如果所照镜子的镜面是脏的,那么这个人再璀璨夺目也不能在镜中体现。这就说明,党员干部如果只注重自己的外在打扮和内心修行,而忽视了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不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交流,对待人民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不办反躲,甚至与人民群众的所期所盼所想背道而驰,那么就会在人民群众中间筑起了一堵无形的高墙,不得要领、不接地气、适得其反,也就无法在镜中形成光辉的形象,只会“一团黑”。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初心为民,多深入基层接触人民群众,做知民晓民的“明白人”;要公心向民,多渠道多方式关爱人民群众,做他们心中的“交心人”;要恒心爱民,多方面多措施服务人民群众,成为他们心中的“务实人”。同时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要敢于亮身份、当先锋、走在前、作表率,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不再是一句最响亮的口号,而是要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一种品牌,真真切切为人民服务的“暖心牌”。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的“镜子”擦拭得铮亮,才能映照出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镜子会映照出一个人客观的影像,正如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的客观反映。镜中人如果干净整洁、神采奕奕,那么就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有较高的评价,是对党员干部的认可。如果镜中人邋遢、无精打采,那么就是群众不认可这个党员干部,甚至对这名党员干部产生厌恶心理,如此就有损共产党员的身份和形象。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改进。要通过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来给自己“化妆”“提气”,以此来维护党员干部的外在形象。同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昂扬的斗志来强壮自己的内心,以此来坚定人民群众对共产党员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点赞”和“高分”。

镜中窥人,重点是人,关键是镜。一方面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党员干部要养成“照镜子”的习惯,时刻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愁难盼”。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若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员干部绝不会有“照镜子”的机会。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不仅要多听人民群众的反映,多看人民群众的现状,还要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群众,时常为人民群众“擦拭镜子”谋福利,同时要畅通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不能让镜面不能反映“真像”,更不能堵塞和屏蔽反映渠道,不能因镜面模糊而看不见。

镜中窥人,也窥自己,不知不觉亦是镜中人。纵使岁月改变了党员干部的年龄与外貌,但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双心利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0862.html

(1)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