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人们怀着大展宏图的期待进入2023年。然而,世界经济发展以一种“疲态”示于众人,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各种考验,县域经济更是在困难中艰难前行,担忧情绪弥漫。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战略判断和全面部署时指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既纵向看,又横向看,在国际比较中,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坚定信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在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不得不解决,中央审时度势,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的高速发展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经济不断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单位产品能耗、资源利用率、产品的竞争力,更加注重系统思维和效益思维,更加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鉴于此我们不得不在企业的审批上严把关,不得不淘汰哪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哪些靠资源树立起来的区域经济,没来得及转型,大面积企业倒闭,进而就出现失业、工作难找、钱难挣的现象,这种阵痛可能还要持续。二是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局部战争从未间断,俄乌战争给世界经济的发展笼罩了一层阴影;经济全球化与霸权主义矛盾碰撞,中国的对外贸易在很多方面面临着打压,很多方面由于我们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受制于人,部分头部高新技术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企业受困引起上下游产业链不得不收缩压减,导致企业发展困难,我国构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三是三年疫情,对本就在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各级政府为应对疫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财力、物力、人力、公共资源产生了极大的消耗,很多拉动内需的固定资产投入推迟或取消,国内大消费市场循环不畅。
面对当前诸多困难与挑战,我们只有增加信心,深刻认识自身不足,把握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现在大环境下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引领企业加快转型速度。一是客观认识自我优势,深刻理解中国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正确分析和看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提振信心。二是要从宏观和微观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向质量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深化需求侧改革,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三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培养创新型人才,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铁仍需自身硬。四是积极构建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下积极寻求机遇,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对外合作交流,促进国际循环进一步提升;运用积极有效政策工具,在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业创新,企业投资,让企业“活”起来、多起来,增强国内循环的活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253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