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觉醒年代》有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贯穿全党上下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觉醒年代》的上映,让身处新时代的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用血和火铸就的历史,看到了在那个混沌年代仍然有一股清流在中国大地流淌,看到了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仁人志士们为了开启国人心智,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旨在以文学杂志为阵地,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唤醒国民思想。犹记得上学时期学习这段历史,学习新文化运动的章节,让我不能理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青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在杂志发表文章,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个新文化运动为何会以“运动”形式出现在历史课本里?这些留学生为何要宣传反孔反儒思想?......现在再看这部剧,再回望那段历史,才恍然大悟,感觉自己的心智才被打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中,李大钊在《新青年》第二卷发表《青春》一文,听来让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爱国之心拳拳激荡。 那是一个“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青年,舍小家为大家,以尚且稚嫩的双肩,负起一个国家的重担,于混沌黑暗的社会寻求光明,于时难年荒的岁月中上下求索。

蔡元培上任北大校长前与黎元洪约法三章,一是确保经费充足,二是广揽人才,三是权力下放。蔡公以北大为阵地,开始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不惜花重金在国内外广招人才在北大任教。为了邀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学科科长三顾茅庐,提议将《新青年》搬到北京,最终成功说服陈独秀北上,开始了革命生涯。这一段让我不禁想到,人才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关键的少数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要自信,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岗位,拥有什么样的学历层次,只要拥有一颗进取之心,爱国之心,平等之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即使是身处底层的工人阶级也照样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光和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念念,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31719.html

(0)
上一篇 2021-05-28
下一篇 2021-05-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