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举报箱折射作风大问题

设置举报箱,有利于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提升群众信访效率,优化举报工作的服务水平,但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举报箱“泛滥”、举报箱成摆设等形式主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在政府办公楼、街道、社区等场所,举报箱随处可见且门类繁多。有的一个单位门口就挂着5个举报箱,内容包括党风廉政、“四风”问题、巡视巡察、扫黑除恶、大数据核查、扶贫攻坚、环保督查、人民防空等多个方面,举报箱设置任性随意。而且这些举报箱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存在“只管设不管撤”现象。

二是管理缺位、形同虚设。由于缺乏专人日常管理,大部分举报箱破损破旧,有的甚至自设置起从未被开箱“收货”,灰尘厚积乃至被蜘蛛网“包围”。一些单位因人员变动或保管不当,举报箱的钥匙早已“不知所踪”。有的举报箱还存在安置过高、投递口过小等设置不合理问题,导致举报箱成为摆设。

三是信任缺失、无人问津。大部分举报箱都设置在行政机关、窗口单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办公区域,一些举报箱甚至直接暴露在治安摄像头下,在这样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举报人、举报信的隐私安全得不到保障,举报人想举报也只能令人“望而生畏”。

四是宣传不够、利用低效。一些部门对举报渠道、举报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存在“只设箱不宣传”的现象。据一些单位反映,一些举报箱从设置起没有收到过一封举报信,举报箱利用率极低。个别举报箱使用了象征人民邮政的绿色,导致投信人误将举报箱当成了邮政信箱而投入私人信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xlzzb,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54500.html

(0)
上一篇 2021-08-23
下一篇 2021-08-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