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问题与对策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实施以来,中小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市场也得到一定的整治。然而,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引发了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学校人员配置不合理,课后服务不到位。双减意见中着重提到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现阶段学校人员结构明显不合理。学校老师的人员结构配置以学科类教育老师为主,一些课后素质教育培养课程主要以学科型老师兼任,质量参差不齐,依赖老师个人素质水平,其投入时间精力不足,专业性也同专门的老师有较大差距。农村地区中小学问题更甚,部分老师甚至兼任多门课程。因此大部分学校目前课后服务内容主要以体育锻炼为主,缺乏更多类型课后服务。

2.升学压力巨大,作业减负难落实。当前中考已经实施分流制度,高中升学率不超过50%,中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老师为了中小学生成绩,不敢少布置作业;家长为了提升孩子成绩,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有些学生因不满意成绩,主动做课外作业。意见实施以后,作业量并没有得到明显减少。作业减负成了口号,无法落实。

3.课外培训质量良莠不齐,评价标准缺乏。目前主要培训机构总体而言,课程类型众多,有艺术课程、文化课程。总体供不应求,许多课程甚至需要家长提前预约。各类课外培训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评价标准。许多家长抱着打发孩子时间的目的,而非真正为了提升孩子的文体艺术素养。

对此,建议:

1.加大中小学经费投入,优化中小学教师配置。教育部门要加大中小学经费投入,加大文体教具投入,在招聘教师时,设置更多素质教育老师岗位。针对农村中小学,建议借鉴武汉市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定期开展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交流

2.合理设计作业量,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学校老师要合理设计作业,不盲目增加作业量,根据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侧重点,有质量。用作业的质量代替作业的数量。

3.规范课外培训机构,建立统一的定价标准。教育部门连同学校,要开展公益性质的托管、文体培训,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优势,提供更多类型的课后服务。监管部门要摸排清楚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协助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提高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制定服务价格上限,完善服务评价体系,规范服务内容,提升培训机构服务质量,对不符合标准不规范的校外服务机构进行取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356569790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54849.html

(64)
上一篇 2021-08-27
下一篇 2021-08-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