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技工作者要做到“三个不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深刻指出:“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身处基层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要不负嘱托,勇当“草根英雄”,切实做到“三个不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成长为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不为一时之苦而“一暴十寒”。如果不经风沐雨,就无法印证生命行走的价值;如果不愿意吃苦费力去凿一口深井,自然也就难以品尝到成功的甘泉。农村的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且空间小、资源少导致很多人怕吃苦、坐不住,即便一开始“心想事成”,也很容易“半途而废”、“见异思迁”,最终“事事不成”。基层科技工作者在既然选择基层,就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时刻保持“苦中作乐”豁达心境,发扬锲而不舍“钉钉子”的精神,将毕生所学倾注到乡村的科技宣传、技术示范、产业发展和科技培训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静心笃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实现更多从“0”到“1”的重大突破。

不为一时之利而“一叶蔽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科技工作者要保证时间和精力投入,少把时间花费在无谓的种种活动上去。旨在告诫科技工作者要保持专注、摒弃浮华。基层科技工作者面对的环境待遇要差一些,很容易受到商品交换原则的影响和不正之风的侵蚀,如果不自觉地搞一些“迎来送往”活动,如果抱着盲目跟风、为利而研的浮躁学风和功利心态,不仅违背了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更会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就能“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不为一时之错而“一筹莫展”。没有田间地头的“千次实验”,就没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没有荒漠戈壁的“反复折腾”,就没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没有寒来暑往的“多次验证”,就没有“雷达专家”刘永坦。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往往是几代科学家在试错探索路上,催生的创新创造之花。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职责使命,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主体的技术适用性不同,在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中难免会做一些“错事”,而“试错”恰恰就是“试对”的过程,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不能因“错”就气消胆夺、踌躇不前、畏首畏尾,必须在“错”中求对、“错”中求学、“错”中求真,敢于试错、迎难而上,为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贡献更多智力支持、创新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MarsZ,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58028.html

(0)
上一篇 2021-10-27
下一篇 2021-10-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