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群雁”跟飞切记三个“不”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近期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围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的重要部署,体现出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窗口期,坚持固本培元,追求内生自强的战略智慧。

人才事业的纵深决定着全局事业发展的后劲。然而不同层级城市开展人才战略支点建设的工作环境却大相径庭。大城市人才工作先发先至,渐入佳境,但是其产生的人才“虹吸效应”让中小城市的人才流失情况不容乐观。作为构建人才“雁阵格局”的中坚力量,中小城市不能照搬思路,亦步亦趋,应秉持着“不高攀、不吝啬、不着急”的原则,咬住城市群发展战略的人才环节,发挥好雁阵格局中的“群雁”支撑效应,跟紧“头雁”,破风向前。

求贤眼光不高攀,让广纳人才的“端口”紧扣发展“实效”。近年来,“抢夺”高层次人才之风从一线城市吹遍全国,“户籍民警把办事处设到车站外”的新闻冲上热搜,成为一时笑谈。当前,各行各业都谋求产业升级,高层次人才确实如金子般宝贵。但在争相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喧嚣之下,中小城市仍要围绕本地发展实效,保持战略清醒,眼光适当向下,将更多作为城市发展主体的实用型人才揽入怀中,围绕“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校正引才方向,改变“大小城市同用一套引才标准”的现象,破除“用高层次人才标榜高层次城市”的思维。目前,各地区城市圈、产业链格局日渐明晰,正是开展人才梯队布局工作的好时机,中小城市在完成上级人才政策的基础上,要因时因地、积极出台补充性引才政策,解决上级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因城市能级、企业层级、资源量级的差异所导致的无法对基层人才需求实现全覆盖的问题。让中小城市都能在人才事业的大局中找准定位、把握重点、获得红利。

政策服务不吝啬,让留才用才的“干货”贴近烟火“实情”。古语云,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然而面对目前极大的人才流动性,“凤至蝶来”后的留存栽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小城市想要扭转人才择业观中的“大城市病”,应该致力于提升人才服务能力,将用于留才用才等方面的“资源干货”贴近人才生活的实情需要,思其未思,急其所急。比如,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将过去知晓度低、分散性强的人才政策整合到统一的数字平台,把政策送到人才眼前。同时,定期动态调整人才政策的门槛和力度,让预算应支尽支,让有意扎根的人才尽早尽多地感受到城市的善意和爱意,把福利送到人才嘴边。此外,也要认识到年轻人才在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追求,将爱才、敬才、用才的思想融入政策服务的方方面面,把关爱送到人才心里。在人才留存培育领域,中小城市要秉持草创心态,用高维度、全方面、暖人心的服务软实力,在转型服务型政府的新赛道中争先进位,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绩效评价不着急,为筑基储才的“潜功”记上一笔“实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语道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古往今来,多少杰出的政治家通过一令求贤,十载聚才,方能经略天下,开创盛世。在大小城市都争先恐后谋求一时“显功”的背景下,对于人才工作的绩效评价也应“风物长宜放眼量”,提高权重,记上实功。人才是我党一切工作的政策出发点、执行主力军和最终获益者。不论是招商引资数据背后的引智支持,还是促进产业链深化的技术积累;不论是商业综合发展所需的消费力支撑,还是涵养城市气质所需的人文精神,无一不需要一个充满年轻活力、层次结构完善、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群体。中小城市要具备对人才大势的敏锐嗅觉,直面人口红利迅速消退、产业转型压力持续增大等新挑战,将深化人才工作作为行顶风船、涉深水区的核心工作。保持面向未来的战略定力,优化对长周期人才政策考核评议的“度量衡”,以“今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历史担当,为新时代人才工作开好局铺好路。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总书记指出,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吸引承载广大人才群体的中小城市,应加快适应现阶段人才发展新形势,加大建设本地区人才队伍新力度,加速形成未来导向人才结构新格局。在人才“雁阵”中站好身位,挥好翅膀,积蓄起应对任何骤雨狂风的核心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王凯-浙江省余姚市人社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59962.html

(3)
上一篇 2021-11-30
下一篇 2021-1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