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天下无拐

近日电影中《亲爱的》原型之一孙海洋的儿子在被拐14年后终于和家人团聚,但在短暂的团聚后其儿子孙卓决定回山东读书,也曾表示“不会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一度引发争议,瞬间把孙海洋父子推向舆论的浪尖,如今孙卓愿意回到亲生父母所在地深圳上学,让事件的走向更符合“大团圆”的设定,也让人们看到了他回归原生家庭的希望。孙海洋十分担心出现变故,便于12月21日启程驾车1700多公里接孙卓回家。

回归原生家庭不易。14年是很长的时间,更是从孩子不记事时开始计算,从幼童到成年,孙卓都是与养父母生活在一起,且养父母及其姐姐都对孙卓不错,长年累月与养父母相处的情感累积和已经形成的行为习惯都会给孙卓回归原生家庭造成不小的影响。今年7月,《失孤》原型郭刚堂终于找到了被拐24年的儿子郭新振,但郭新振表示以后将继续在养父母家生活;而震惊一时的“梅姨案”也类似,截至今年8月,已找回的5名孩子有3名都愿意在养父母家,更有甚者把生母给拉黑了,亲身父母只能通过电话从养父母那边了解孩子的近况,但电话也是打十个有九个不通。不愿回归原生家庭,选择留在养父母身边,这让人们从情感和常识上很难接受。从个体上来说,似乎养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但从法律上来说,养父母是造成拐卖的源头,剥夺了一个家庭原本可以和谐美满的权利。

回归家庭需自身努力。回归家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当事人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回归原生家庭,并不只是换个家门这么简单,这相当于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网络,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位置,多数情况下被拐子女面临的将是一个异质化的生活空间。毕竟全部都要重新开始,摆脱原有的身份条件,融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环境,虽说血浓于水,但十几年没见的亲生父母也会有生疏感,这需要当事人认清客观事实真相,有积极正确的三观,较好心理素质,并且愿意努力适应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将脱轨的生活慢慢导向正轨。

原生家庭要百倍耐心。亲生父母寻得丢失十几年孩子的激动心情可以理解,但往往也会产生强烈的夺子欲望,同时也会怨恨买家,这些情感的表露无疑会造成孩子心理的不适。所以,亲生父母需小心翼翼的呵护这来之不易的团聚,更要对孩子的各种不适耐心疏导,只有爱如小雨润物细无声,才能让孩子快速的适应全新的生活。有研究表明,被拐儿童在被拐后心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这必然会产生回归原生家庭的阻力。对这些,亲生父母应当有所预判,并能做出正确的应对方式。这方面,其实孙海洋夫妇处理是很得体的。他们承认“孙卓回去是无奈的选择”,因此先行离开山东,“主要想给孩子一些时间平静下来”。保持一定距离,显然也为孙卓“回心转意”留出了空间,昨日孙海洋则表示这次一定能把孙卓带回来,并且孙卓自己也愿意回来。

家庭社会要共同呵护。目前“回家不回乡”,愿意与亲生父母团圆,但继续在养父母身边生活,已成为大多“被拐儿童”的选择,团聚之路的最后一公里始终难以打通。而因为当代网络发展迅速,“被拐儿童”家喻户晓,十分容易被打标签,这就需要家庭社会共同营造包容有爱的氛围,对身世伤疤有意识的回避,逐步让孩子回归正常生活。也正如孙海洋所说,“一百步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了,只差最后一步了”,而这最后一步,父母努力之外,全社会更应当帮助他们共同努力。

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阿德勒有句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对于被拐儿童,未必如此绝对,但在漫长时间里去治愈童年几乎是肯定的,过程也一定伴随着痛苦与纠结。因此,愿孙海洋夫妇能顺利接回孙卓,而孙卓也能早日解开心结,接受原生家庭,更愿天下无拐、再无这种人伦悲剧。(张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基层视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61125.html

(0)
上一篇 2021-12-23
下一篇 2021-12-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