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

在党中央的指引和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奋斗在扶贫一线的每位参与者、奋斗者、见证者共同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攻坚精神那抹“红”必不褪色。传承脱贫攻坚精神,献身乡村振兴伟业,是党和人民对青年乡村振兴干部的殷殷期许;“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是习总书记对青年乡村振兴干部提出的本领要求。

增强本领,不负人民,方能与乡村振兴伟业同向同行、共促共进。将乡村振兴出现的挑战,视为必诊尽愈的信心;将乡村振兴应尽的伟业,视为万死不辞的担当;将乡村振兴必见的成就,视为克难攻坚的硕果。乡村振兴系统中青年干部,应有名医扁鹊“望闻问切”的工作方法,用“望闻问切”工作方法助力增强政治、本领和作风能力。在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做中增强本领,助力伟业。

一、民察秋毫,细“望”国情民情

对青年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而言,驻村是宝贵而必要的工作经历,避免成为不了解基层的“三门”干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既需要上通“天线”,更需要下接“地线”。不悉国情,难以领会党中央和上级单位工作计划和振兴规划。不近民情,难以感察群众冷暖变化和需求变动。青年干部不入乡村,不涉农事,不踩泥土,不看实情,对乡村发展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缺乏客观科学认知,乡村振兴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正是驻村,我才能知道大理州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海拔2430米这个数字背后的丰富内容。高寒气候和缺水限制了许多作物种植,引进种植业更需仔细而慎重。不入玉龙,不知果桃竟有数十品种。不知药典上地参、重楼、云木香的样貌。当将果树认错,五谷不清时,群众的嘲笑声宛如一计重棒。不了解乡村的事情,谈何振兴乡村。不明实情,做决定时拍拍脑袋,向群众保证时拍拍胸脯,出了问题拍拍屁股走人,这样的“三拍干部”,如何令群众信服,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合格干部,如何担起乡村振兴的伟业。

二、多听多学,博“闻”乡村之音

乡村振兴的渴求之声,需年轻干部俯下身子认真聆听。要听中央和国家对驻村干部提出的要求,做到人在心在。对比城市,乡村条件有限。驻村干部艰苦奋斗,更能驻得住,驻得深。博闻才能强识。“前世不修,生在兰州”,“游手好闲正经事,务农根本败世人”,“剑川有二滑,一滑在马登”,这些群众口中的俚语,无奈而生动地反映了马登镇玉龙村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前的面貌:生活条件恶劣,群众内在发展动力弱,在外口碑差的状况。近闻乡音,更能感触到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烈与迫切。更了解乡村振兴的“症结”在何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乡村振兴年轻干部,以群众为师,实践为师,乡村为师,多听多学。若向勤劳能干的种植农户学习,短时间就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条件、生长属性及市场价格等。这些琐碎而必要的知识,决定着种植业引进的适应性与可能性。辣椒收购价格是2.2元一斤还是2.5元一斤,只有群众最清楚,最敏感。0.3这个差价数字,对于一些干部,不过是纸面报告上的一瞥而过,无足轻重。但对于刚脱贫以作物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而言,是辛勤劳动的汗水,是收入的缩减。村干部曾说“农民是最会算经济账的”。乡村振兴这本经济账,充耳不闻农村群众的声音,是算不好、算不明的。

三、善于沟通,多“问”民生冷暖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与群众口头沟通。“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与群众沟通要用群众的方式和乡村的语言。初来驻村时,我身穿白衣白鞋入户,与干农活一身脏的群众形成鲜明对比,群众只能局促不安,连忙客气而紧张地道歉说自己衣服太脏,怕弄脏我。与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我只会干站着直白地问,而他们会与群众唠家常拉近距离,一边帮群众干活一边自然开展工作。村干部们在学历上不如我,但在于群众沟通打交道上,我还是小学生。

乡村振兴,还需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的意见和声音,群众的冷暖和得失,不问不明,越问越清。入一户询问为何忘打新冠疫苗第二针,才知道有不少群众俱是此种原因:不是忘了,而是忙于农务经济,暂时顾不上接种疫苗。也正是多问群众,我了解了群众的过去,跟他们有了共同话题。过去上学都带两双鞋子,因为上学必经路容易积水泥泞。如今却再也不见类似上学场景,全因脱贫攻坚修缮硬化了路面设施。通过多问,才能了解脱贫攻坚时期群众对硬化路面的强烈需求。这样的工作方法,在乡村振兴时期依然可以延续。多问能打开群众话匣子,也能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为乡村振兴维持好干群关系。

四、政治引领,准“切”发展症结

乡村振兴工作,要切好脉搏,下好良药,才能药到病除。要了解乡村脉动,症结所在,不能马药医活人,死马当活马医。例如美化乡村,不在于雷同式、流水式的千篇一律美。白族群众自在尚美,入户可见家家院落中种植各色花草,精心养护。这样的美,便是无须插手改造的美。群众所难不在物质经济上,那么单纯的经济帮扶振兴效果有限。旅游资源禀赋不足,却硬要发展旅游,试图赶上旅游经济这班“快车”,削足适履,只会伤脚,流血不已。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敲锣打鼓就能轻松实现,只有遵循

乡村振兴工作重要切入点还在于人。干部政治站位一定要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学政治,讲政治,在基层一线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促进工作,发挥“头燕”作用,带好路,引好向,将党旗插遍乡村振兴一线,将脱贫攻坚精神弘扬在基层大地。干部作风一定硬。自觉带头讲政治,带头廉洁从政,带头履职尽责,树立群众心中的合格干部,以优良作风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王安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79437.html

(2)
上一篇 2022-03-11
下一篇 2022-03-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