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悟“读书之道”

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关于读书,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读书学习有过精彩深刻的阐述,如今,再次细读深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总书记的“读书之道”有了更深的感悟。

爱读书——要求知若渴、手不释卷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到陕北农村插队时,他带着2箱装的满满的书来到了梁家河,且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他白天上山劳动,晚上回来坚持拿起书本学习,点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不论是与他同批的知青,还是村里的老乡,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无不说到总书记酷爱读书,痴迷读书。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苦难和磨砺,习近平总书记选择迎难而上、刻苦奋进,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为他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和成为国家领袖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总书记读书“挤”和“钻”的精神,爱读书、多读书,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坚持向书本学习,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在知识上做好充分的储备。

读好书——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

高尔基曾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插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炕头上堆了很多书,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学和哲学类书籍,读完之后,他又借书来读,每次去“五七”干校探亲或外出时,他也总是带回来一些新书。那时山沟里文化生活极端匮乏,总书记出于对知识的渴求,随时随地都在想尽办法找书、读书。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他曾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走了三十里路才向另一名知青借到手。坚持读原著、读经典,积淀了总书记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党员干部不仅要爱读书,更要读好书,多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智慧,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

善读书——要学而深思、为我所用

曾与习近平总书记同住一孔窑洞大约6年时间的知青雷平生在采访时说到总书记读书学习的特点是“注重分析对比”。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习近平总书记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历史著作、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以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他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剖析问题,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真正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他还乐于就书中阐述的一些问题与人进行讨论,不断活跃思想、拓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正是通过读书时不断拓展,认真思考的过程,养成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并运用于实践,做到学用结合,用有所得。毛主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真学真信细照笃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詹秀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7073.html

(3)
上一篇 2022-06-15
下一篇 2022-06-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Cla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