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显峰:自食其力,毁誉参半 —对“轿夫事件”有感

近日,某网友发布了自己在重庆一景区雇人抬轿子上山的视频却遭遇网暴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该网友此举践踏了轿夫的尊严,应当予以谴责;也有人认为轿夫自力更生凭力气吃饭,网友正常消费,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进行道德绑架。

对于该事件,笔者有以下几点浅见,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首先,对于雇人抬轿的网友,其出发点并非践踏他人尊严,而是从现实考虑,由于疫情等原因,景点的轿夫们生意不好,出于照顾轿夫生意的角度产生了请他们抬轿的行为。笔者认为,该网友的举动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并且自己有能力提供帮助时,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伸出援手。只有社会中心存善意的人越来越多时,社会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同时,这在某种程度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产生的“副作用”。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人民不再为衣食而忧虑时,人民的素质也自然会提高。

其次,对于轿夫而言,我们应当理解其生活艰难,尊重其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精神,但同时也要了解他们的局限性,否则,便不能从根本上理清此次事件中各方观念差别与对立的原因。

在经济上,轿夫的收入并不丰厚;在社会地位上,仅仅依靠卖力气挣钱的轿夫们显然也处于弱势;从受教育程度看,多数轿夫们可能也只限于完成了义务教育的水平。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来看,轿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同时需要挣钱养家,但可能又并没有更好的就业选择,或是能力无法满足其它职业需要,因此才成为“卖力气挣钱”的轿夫。在这种情况下,轿夫们的现实问题是经济问题,而“尊严”问题显然尚且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有了这个认识后,再来看看某些网友的评价:

“客人说可以,大哥(指轿夫)说可以,网友说不行。”

那么,说不行的网友真的错了吗?

北宋《邵氏闻见录》记载:王荆公辞相位,居钟山,惟乘驴。或劝其令人肩舆,公正色曰:“自古王公虽不道,未尝敢以人代畜也。”鲁迅也曾在《灯下漫笔》中写道: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轿夫在中国的存在或许有成百上千年了,至少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以人代畜”的轿夫的的确确是并没有被尊重的。而延伸到此次事件中,也许网友们所指责的并不是好心雇佣轿夫的行为,而是在某些方面确实代表着“践踏劳动者尊严”的轿夫这一职业。我们应该理解的一点是,在某些行为中,并非参与者“两厢情愿”,该行为就是合理的、无可指责的。正如在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中,资本家花钱请工人工作,工人出卖劳动赚钱,同样也是“两厢情愿”,但剥削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笔者与某些网友一样,认为我们应该谴责雇人抬轿的行为,或干脆认为应该取消轿夫这一行业。而是说,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更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尤其是政府部门,深入地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切身地站在事件参与者的各方立场去理解他们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施政过程中协调好各方利益,共同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最后,回到“轿夫事件”中,笔者认为,轿夫们受限于经济状况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必须从事这个职业养家糊口,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我们当然不应该以“尊严”或其它理由剥夺他们劳动和生活的权力,或谴责那些出于善意愿意花钱雇佣轿夫的游客们,景区管理方和当地政府部门为这些轿夫们提供工作机会也值得称赞。但在此之外,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或许可以做得更多,例如为轿夫们提供更完善的劳动和医疗保障,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更多的工作机会,发展当地的教育,避免下一代继续成为只能“卖力气赚钱”的轿夫等等。

“让劳动者更有尊严”是一个大命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的意识和监督,更需要广大政府部门积极地引导和切实的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基层视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2811.html

(1)
上一篇 2022-08-26
下一篇 2022-08-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