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调整青年干部的“摆烂”心态

如今,挑重活难活的担子落到了中青年干部的身上已是普遍现象,“领导骂完群众骂,流血流汗又流泪”已然成为了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高强度、高压力环境下,一些干部难免产生“从邀功到避责”“从揽政到懒政”的心态、行为方式转变。“摆烂”作为“躺平”后的又一网络热词,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讨论。而如何在中青年干部长期错误陷入“摆烂”状态的大环境下正确调整干部心态,成为了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实干者撑腰鼓劲

因害怕多做多错,部分党员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打“马虎眼”“退堂鼓”,耍“障眼法”“小聪明”,有难度的不想干,有风险的不敢干,没先例的不愿干,变相导致了“摆烂”现象的出现,也导致众多工作的开展缺乏了年轻干部的创造性探索。有关部门应不断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促使青年干部敢于多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蚂蚁”,在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时敢于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

二、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轻装上阵”

不接地气的政策、过多的工作留痕、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过滥的政务工具绑架...一头是期盼的基层群众,一头是纷繁的“线头”,基层干部不仅腾不出精力察民情,也放不开手脚抓发展。为广大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向形式主义开刀,平文山、填会海,砍掉繁文缛节、破除文牍主义,才能让干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为民服务上、干事创业上。做事干事的热情高了,“摆烂”的心思也就少了,基层这个火热的熔炉才会越燃越旺。

三、把激励厚爱落到实处,焕发干部队伍新活力

在干部面临多重压力时,如一味对其灌输皮笑肉不笑式“你要加油哦!”的心灵鸡汤如同隔靴搔痒,效果甚微。要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就需要加大对干部的关爱力度,实现绩效奖励差异化制度,让干部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让真正做事的干部“有奔头”。同时,不人为制造紧张气氛,教育干部合理把握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注重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做好干部心理疾病预防、疏导、干预和治疗工作,确保基层干部身心健康,才能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弓弦绷得太紧,弓很快便会断裂。弓亦如此,人亦如此。“摆烂”也许能获得舒适和放松,但这种感觉实际只是暂时的,即便“摆烂”了,工作中、生活里那些原本的烂摊子依然留在原处,它并不会因为“摆烂”而消失。因此,青年干部也应学会正确调整自身状态,找到一种自洽的从工作模式到娱乐模式的摆荡节奏,才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跑出青春“加速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lydi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4756.html

(0)
上一篇 2022-09-20
下一篇 2022-09-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