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读懂《规定》背后的“成长密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党中央决定修订,就是要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重任在肩、使命在身,务必把信念坚定融入灵魂、把一心为民作为本职、把清正廉洁作为本色,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信念观、政绩观和权力观,牢记公仆本分,矢志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读懂《规定》背后的“信念密码”,党员干部要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树立正确的信念观。《规定》鲜明指出,“理想信念动摇,在涉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的”干部是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及时予以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只有树立了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望百年,我们党历经千难万险,多少次浴火重生、攻坚克难,最后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鲜血,在生死考验面前义无反顾,在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立足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前进路上依旧充满无数风险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唯有更加坚定历史自信、坚守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做到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读懂《规定》背后的“为民密码”,党员干部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而是否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则是判定干部“上”或“下”的重要遵循。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就必须时刻牢记宗旨原则,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当成抓工作的“指南针”“晴雨表”,以群众的需求为指导,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从实际出发,坚决不做增加群众负担、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政绩工程”,坚决不做光鲜亮丽、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只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只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倘若政绩观存在偏差,贪慕虚荣、好大喜功,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心只打自己的“小算盘”,以个人利益、短期利益为重,对民生保障、群众需求置若罔闻,不仅无法给群众带来福祉,还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寒了百姓的心,是亟需被“下”的。

读懂《规定》背后的“清廉密码”,党员干部要恪守“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权力观是党员干部立场原则和党性观念的真实反映,不仅影响党的光辉形象、执政根基,也是确定党员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常言道,“德之不厚,行将不远。”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2.2万件,处分27.3万人,包括省部级干部21人。反观这些反面典型案例,大多都是权力观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一步步走向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深渊。毛主席曾在答西方记者提问时说道,“权力是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一点决不会变。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只能把人民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都只能把人民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确权力观,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钟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95136.html

(0)
上一篇 2022-09-24
下一篇 2022-09-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