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施策 让“回访教育”落地生根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 何竹梅

天津市委、市纪委监委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断加强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将回访教育工作纳入主体责任检查考核和述责述廉,因人施策、用心用情,在做深做实做细上下功夫,推进回访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回访教育”,在从严治党与容错免责并行的背景下,让“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落实更为具体。对那些“跌倒”的干部,倘若仅仅止步于“零容忍”“严惩不贷”,一旦接受了处分就任由他去,一来不符合党中央一贯的政策、方针,二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为此,天津市委、市纪委监委在“回访教育”中不走过场,杜绝“千人一面”,要求因人施策、用心用情、做深做实做细。从中,读出了“回访教育”的新意,不禁要为真正落实“治病救人”的方针喝彩,为那份党的温暖喝彩。

为了激励敢于开拓创新的改革先行者,近年来,各级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容错免责”机制,让第一线的干部能够大刀阔斧、甩开膀子干。而对违纪党员干部的帮扶,实施好“回访教育”,是“容错免责”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党在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这一问题上,一贯主张多方权衡、实事求是,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其作用于个人来说是“治病救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是“惩前毖后”。天津市按照“谁查处、谁回访”原则,注重引导受处分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帮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的有效举措。

从人才资源的角度上讲,很多违纪、犯错的同志都有一定或较强的工作能力,只是思想意识的偏差导致了错误的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的形成,于是私欲膨胀,走上歧途。其中有一部分同志,在违纪的路上还走得不远,并未“病入膏肓”,倘若被“一棍子打死”,于私于公都是一个损失。如果不让这些被“处分”者“由他去”,而是将他们“扶起来”,不但体现出了干部管理的人性化,更能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人才资源的综合利用。

但是,思想领域的改造,人生观、世界观、政绩观的改变不比体力劳动,是一项复杂的心理工程,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针对这一点,天津市“坚持一人一策,实施个性化施教,把问题谈透、把思想谈通”,就是要求“回访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不盲动,以关心同志的姿态进行“真帮实扶”,让那些犯错的同志卸掉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轻装上阵,实现从“跌倒”到“站起”的嬗变。这是“容错免责”的深入和完善,是真诚帮同志“知错”的过程,为“改错”作出了良好的铺垫。

“严管”与“厚爱”是辩证统一的,真诚帮助犯错的同志改错体现出的是组织的温暖。当然,“回访”工作不是说起来那样简单,天津市“注重成果运用,规范标准程序,解决不想访不会访不敢访问题”,为抓好“回访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把回访教育作为强化日常监督、完善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扎实做好纪法监督的“后半篇文章”,树立“改了就是好同志”的鲜明导向,因人施策,让犯错的同志看得到自己的希望,才能使“回访教育”落地生根,推动新时代干部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0)
上一篇 2020-06-09
下一篇 2020-06-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