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善用群众思维 提升“三问”能力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政策研究室 潘丹

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传家宝。“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一切的高质量发展过程都是从民生领域最直接、最关键、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员干部应当善于和精于用好群众思维,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要接触群众“民苦我忧”,问听没有?不接触群众,就不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不清楚问题的本质。当前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微观环境纷繁多变,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问需于民能使下一步提出的工作思路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深入基层,特别是要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想法,“知屋漏者在宇下”,要经常问问自己对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倾听了没有,在群众面前是否当了一个“知心人”,急群众所急,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维护群众的利益,尤其是对群众的困难要能做到共情,带着见民受苦如同自己腹中之疾的紧迫感,维护群众的利益,实现与群众更深的联结。

要了解群众“为民诺言”,问说没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说话要说群众关注的话题,善于说群众的话,在了解民情时多说家常话,能真诚地沟通,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尽可能面对面与群众沟通交流。群众对党员干部越信任,问题和矛盾就越容易得到解决,相反,如果说了“漂亮话”不做“漂亮事”,伤了老百姓的心,就很难挽回信任。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因此党员干部的言论与行动一定要相统一,通过在基层的每一项群众工作不断增进群众对我们的信任,答应办的事一定要办,办不到的事情要有回应,能通过努力解决的事情创造条件去办,用行动来做到言而有信。

要深入群众“去民之患”,问做没有?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在很多“困难”时刻,群众仿佛一面“镜子”,民意成为一把“尺子”,遇到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时,如果党员干部外表光鲜亮丽,却只会光说不会做,就会被群众照出“尘埃”和“短小”,因为“辛苦指数”是来自于群众的认可度,所以党员干部要带动群众,拿出“敢向潮头立”的闯劲,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必须走到群众前面,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直面矛盾和问题,接受困难和挑战,尽心竭力为群众造福。

天地之间一杆秤,秤砣是那老百姓。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2020年千万党员干部步伐铿锵、乘风破浪,走进2021年,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善用群众思维,让高质量发展的“阳光”普照到群众身上。

(0)
上一篇 2021-01-07
下一篇 2021-01-0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