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情系“你”“我”“他”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贺疃镇党建办 朱梁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专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中指出,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众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基层与群众距离最近,从“你”的衣食住行到“我”的安居乐业,再到“他”的生老病死,要让民生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就需要在改善上下足功夫、在服务上花尽气力、在保障上做好文章,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让基层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满足“你”的衣食住行,在改善上下足功夫。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在基层落实民生各项政策,取决于群众是否吃得饱、穿得暖、住得满意、行得畅通。满足此条件,要靠改善农业生产水平。积极探索“农户+集体+企业”的方式,提高农机机械化水平,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上规模、标准化,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让群众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要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坚持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逐村逐片逐户进行房屋大排查,持续推进“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应建尽建、应搬尽搬,应拆尽拆,切实保障群众的住房安全。要靠改善道路建设水平。路通自有财富来,从涉贫产业发展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好、护好、管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实现“内通外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真正让“企业进得来、群众出得去”,才能为基层聚人气、为群众聚财气。

眷注“我”的安居乐业,在服务上花尽气力。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在丰收的年月里人们才能安居乐业,踏歌而行。而如今所谓的“丰收”已不再仅仅代表粮食“丰收”,还有事业、感情……为保证基层群众过上“丰收节”,要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全方位服务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以基层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为年轻人提供发展“舞台”,吸引更多有能力有思想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增加公益岗位,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更方便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物质文化建设是安居乐业之“魂”,要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为群众提供“跳广场舞”的场所、配齐“农家书屋”的桌椅、扩大“运动场”的范围,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运动会”等活动,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真正实现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落实在方方面面。

关切“他”的生老病死,在保障上做好文章。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孝老爱幼,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群众心声,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聚焦特殊群体,完善社会保障。民政工作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通过“集中+分散”供养的方式,提高敬老院等民政机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临时救助能力。聚焦病弱群体,完善医疗保障。结合各村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医疗保障体系,同时加强新农合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促进医疗保障事业在惠民利民中逐步健全。聚焦困难群体,完善教育保障。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严格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对于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进行教育资助,提供生活补助,努力使每名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失学辍学。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幼有所教,保障底线民生。

民生情系“你”“我”“他”,基层发展靠大家。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只有党群上下齐心协力,勠力同心,才能更好的将“民生”交到群众手上、落实到群众的心里,真正惠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