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轼诗文中感悟“民生密码”

苏轼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更是北宋时期的文宗泰斗,他一生秉持着人民至上、履职尽责、洁身自好的理念,他的诗文中也处处透露着“民生”思想,所以苏轼成为了百姓之友,深受百姓爱戴。党员干部要善于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苏轼身上汲取养分,感悟其诗文中的三重“民生密码”。

从“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中感悟人民至上的“初心密码”。苏轼在年轻时候就写下“民者,天下之本”这样的座右铭,在其从政过程中,始终躬身践行着人民至上的思想,他写了大量文章和策论阐述民本思想、抒发民生情怀,在屡屡上书无果的情况下,又多以诗词创作表现百姓疾苦、反映人民诉求,也因此遭到了反对派的陷害,遭遇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可是他“奇迹生还”之后,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感慨“若守其初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可即使认识到了问题关键,苏轼依然不改其为民初心。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始终以人民满意为“风向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不放“空炮”、不打“白条”、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和“贴心人”。

从“为官一任,遗爱一方”中感悟履职尽责的“担当密码”。苏轼在《遗爱亭记》中提出了“为官一任,遗爱一方”的为政标准,这也正是苏轼一生践行的从政最高行为准则。在密州,捕杀蝗虫,救济孤儿;在杭州,治理“六井”,疏浚西湖;在扬州,废止劳民伤财的芍药花会;在黄州,拯救溺婴,手创中国最早一所孤儿院;在惠州,修桥铺路,搜药去疾,提高农业生产;在儋州,教人耕种,兴办学堂,教化当地百姓……苏轼以其数十年如一日的履职尽责担当,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之友、天下之师。党员干部要抢抓历史机遇,敢于担当作为,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斗争面前不屈不挠、迎难而上,时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拼将十万头颅血”的狠劲、“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闯劲,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发挥优势才干,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干成一番事业,留下一份“遗爱”,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从“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中感悟洁身自好的“清廉密码”。苏轼一生秉持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高尚情怀,三苏祠现在还存有他刻写的“功废于贪,行成于廉”八个大字。苏轼在俸禄优厚的北宋时期当了40余年的官,还做过三部尚书、八州太守,可他始终注意节俭,洁身自好,他不仅不贪占一点公家财物,还经常自掏腰包去做公益事业,所以经常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有时竟然困顿到了想吃顿饱饭都拿不出钱来的地步,穷到吃野花充饥,这是十分鲜见而可贵的。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严把政治关、权力观、交往观、生活观、亲情观,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时刻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比奋斗不比享乐,比简朴不比奢华,敢于向“盲目攀比”亮剑,向“奢靡之风”开刀,清白做人、勤俭齐家,争做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8-10
下一篇 2022-08-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