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圆月缺”中品悟“常态哲学”

山东省滨州市委组织部 李超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9月10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不知从何时开始,月亮已成为中秋节的“标配”,也成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每逢中秋佳节,这段“千古绝句”更是萦绕心间,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一阴一阳构成了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也成就了浩渺无垠的宇宙。其实,人生的智慧就藏在“月圆月缺”之中,演绎出人生的“常态”与“非常态”,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组工干部细细品味和思索。

从“月圆月缺”品悟“失意”是常态,“得意”是非常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纯朴作风。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圆月之所以被人关注和赞叹,是因为其并不常见,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干部的成长同样会经历诸多坎坷和磨难,所以不能计较一时的得失。世事哪能尽如人意,干事创业的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破解难题的过程、遭遇挫折的沮丧,总是会不期而遇。而付出后的回报,也总是“甘甜润人心”,给人以奋进的力量。面对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组工干部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样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减少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干事业,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态践行“两个务必”,以“大智慧”品尝“酸甜苦辣咸”,以豁达胸襟迎接“风雨后的彩虹”。

从“月圆月缺”品悟“奋斗”是常态,“安逸”是非常态,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进取姿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人生没有“不劳而获”,没有等出来的美丽,只有搏出来的精彩。作家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历尽坎坷方成就这部“传世名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勉励党员干部尤其年轻干部要“自觉在实践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历练和摔打中不断增强能力素质”。安逸不过是人生旅途的一个憩息“驿站”,奋斗才是人生的“家常便饭”,党员干部要永葆奋斗的激情,谦逊平和、不骄不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干事创业大舞台展露锋芒、建功立业。

从“月圆月缺”品悟“廉洁”是常态,“贪欲”是非常态,永远保持修身养德、廉洁自律的优良品格。“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明月,恰如干部的廉洁品格,温润如玉、照亮人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总是以“月满则亏,月缺则盈”的自然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传递出深邃的人生哲思,提示做人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贪腐一时爽,落马泪两行,人生悔断肠”,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的悲剧不可谓不多,教训不可谓不深刻。“清廉是福,贪欲是祸”,手握权力、身居要职,党员干部难免会遭遇“糖衣炮弹”的袭击和“围猎”,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廉洁自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政治定力,保持头脑清醒,坚决不碰党纪国法“高压线”,以忠诚老实之心抵御一切外界诱惑,避免坠入“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欲望悬崖,以“一片冰心”护航人生之舟行稳致远。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06
下一篇 2022-09-06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