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助推教培新规落地落实

教育部于9月12日颁布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其中明确了涉及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社会性竞赛等各方面的管理方法、违法情形及法律责任,并将于10月15日施行。《办法》引发行业内外关注,一时间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双减政策推行至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有不少人存在疑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社会思维是否扭转存疑。家长、教师乃至学校领导可能均对政策本身存在疑虑,认为减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老师、教师和学校固化的传统认知里,保持足够多的学校作业和校外培训才是确保学生取得好成绩、升入好学校的关键所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也有家长担心在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孩子的学习成绩会退步。

二是减轻教育负担成效存疑。中高考分流政策背景下,大多家长仍对职校、技校存在抵触情绪,普遍担心职校、技校学风不正,因此家长可能仍会着力于将孩子送入高中、大学。家长可能会寻找另类的补课方式,比如以其他方式变相偿付等。新规追根究底减的是学生的负担而不是“分数”。无论如何中高考依然存在,即便不存在培训班,若是家长疑虑职校、技校的教育能力,部分家长可能会为了弥补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的差距,自己临时上阵承担“老师”的角色,甚至参加一些“家长培训班”,相应做法则与新规本意背道而驰。

三是教培人员就业去向存疑。大批教培机构关闭导致就业问题突出。虽然现在国家允许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但提供的岗位相对较少,且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是对于已经超过35岁,并且曾经全身心投入到教培事业中的老师们来说,转型不易,缺乏就业市场竞争力;二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师范生们来说,就业机会锐减,市场竞争加大。若不能稳妥地解决相应人群的就业问题,可能引发更多的社会冲突。

改变上述现象,减少新规推行阻碍,笔者认为应当多主体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助力新规推行: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同。社会公众的认同度将影响政策的受支持力度与执行成本。落实“双减”政策不可或缺的是要加强宣传,让社会认识到,多补习找帮手是弱化学生的独立性,教育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出学生的自强精神。学生需要在竞争中挖掘自身潜能,找准自身弱势进而补足,而非一律等靠要,将一切寄托于辅导培训之上。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禀赋,对应着一条独一无二的成功路径,人人都可以变得优秀,而无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社会无须对“双减”落地满怀焦虑,理应对其提升思想认同。

二是完善教育体系,降低教育负担。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单一,建设工业化强国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推行教育分流的目的在于分别培养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进而满足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升学率和成绩排名等传统的“硬”指标,不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育水平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打消家长的疑虑,关键在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匡正学习风气,提升育才能力。政府应坚持把“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作为技工教育发展的核心,深入对接战略性产业集群,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坚定不移推动技工教育走产教融合办学路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实现好技术带来好就业。

三是直面社会需求,提升教育质量。教育培训机构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找准培训方向转型升级,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获取市场份额。培训教师与师范生应当直面政策调整,把握时代趋势,提升教学水平专业素养,强化个性化优势。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培养和选拔,加强学习支持指导,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27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1960.html

(0)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 2023-10-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