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兴父母”为何成为热词

近日,“扫兴式父母”成了社交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有媒体发起了一次关于“扫兴式父母”话题的征集,收集回答近七百份。许多回复都很长,写得具体而真挚,折射出的是年轻人与父母相处之间的矛盾,也暴露了一些家庭里弥漫着伤痛与无奈的亲子关系。

网友们对该话题的反应如此热烈,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就像很多留言中所说,许多年轻人都在生活中经历过父母的“扫兴”。有时候,是想分享自己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但父母一点也不感兴趣;有时候,是取得了一些成绩或者做了一些好事,本想得到父母的肯定或称赞,没想到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大多数网友将这一现象的出现归结为“代沟”。诚然,父辈与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小的差别。传统文化提倡内敛含蓄,吃苦耐劳,不推崇享乐。父母的“扫兴”或许并不是有意为之,但在他们看来,如果总是肯定、表扬孩子,孩子就有可能会“得意忘形”。而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才能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才是对孩子“好”。亦或是中华民族在骨子里的那份内敛,难以轻易的表达,不论多么关心,却不善以直白的语言所表达。正如西方男女约会会说喜爱之类的话语,而咱们可能会用“今晚夜色真美”一样。我们接受了开放表达的思想,而父母内敛的文化气息可能更加浓郁。

父母的出发点也许确实是好的,但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长期的打压和否定,会打击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甚至在成长过程中起到极为负面的作用。从许多网友的留言中不难发现,父母曾经的“扫兴”都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了不小的阴影,直到长大成人后还是挥之不去。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亲子关系很容易恶化。有些孩子会变得消极,有些会变得叛逆,不管是哪一种“反抗”方式,最终的结果可能都是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疏远,不仅平时淡化沟通,感情上也会越来越淡漠,让误解与隔阂越来越深。相信,这是父母和孩子都不想看到的局面。

那么,对总是“扫兴”的父母,到底该怎么办?或许我们都很难让父母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很难让父母认识到自己做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至少,可以在和父母的相处中确立好“边界”,让他们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已经不需要他们过度“操心”了。

说到底,父母的“扫兴”还是源于他们对我们的担心和忧虑。担心我们会太节俭、省钱太辛苦,担心我们会骄傲,担心我们会被时代剩下,种种担心与焦虑,或许更应该以合理的方式来化解,与其和父母争论、对抗,不如让他们意识到,我们已经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工作负责了,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真正“长大”了。当我们有能力独立地生活,不需要在经济、生活上过度依赖父母,父母自然也就会意识到,“放手”的时间已经到了,不该再对孩子的生活过多干涉。到那时,“扫兴”的情况自然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当年轻人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父母也会慢慢意识到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调整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尽管这个过程必然是漫长的,尽管生活中还是免不了会有许多磕磕绊绊,但要相信,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过得幸福、快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rdq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3207.html

(1)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 2023-11-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