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访须炼“拆字诀”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人民政府 邓阳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乎人民幸福、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这无疑是对信访工作最彻底的诠释。信访工作尤其是基层信访,往往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类“疑难杂症”。如何于错综复杂的信访工作中图新求变?基层干部必须修炼好“拆字诀”这门“基本功法”。

“信”者,人言也。《说文解字》注:信,从人从言,会意。诚然,信访工作亦是不同人的“说”。要想群众满意,断不可逞“一言堂”。只有广开言路、多方发言,方能从“人言”中找寻令人“信”服的结果。基层干部需倾听群众“说”:信访群众带着问题来,说话难免有情绪,基层干部要做好“听众”,一杯热茶、一片真心,以“家人”般的温情,让群众愿与你谈“家事”,丢掉坏心情;基层干部需引导群众“说”:信访群众描述问题容易冗长凌乱,难以把握重点,基层干部应适时提醒、耐心引导,让群众清楚反映问题、列出诉求;基层干部需巧对群众“说”:信访工作涉及面广,面对不同的群众和不同的诉求,切莫一言以蔽之,需立足人、事,因“人”制宜,巧言调和矛盾、巧思解决问题。

“访”者,言有方也。《尔雅》注:访,谋也。信访工作围绕说话开展,更强调言之有“方”。注重说话的方法,能让群众的问题于交流中化解。方法一,以共情谈动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要发挥共情能力,设身处地考虑群众困难,说话用情,群众自然能动情接受;方法二,讲“老百姓”的理:晓之以理是化解问题的普适标准,然而信访群众大多不爱听“死道理”“斯文话”,照本宣科读文件、摆政策难以让群众接受,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会讲理、讲“老百姓”的理,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熟练运用方言谚语,让好政策能落地、进民心,群众就会爱听“大道理”;方法三,丰富法律“武器库”:信访工作常遇群众被侵权事件,群众维权的依据和方式,都应按照法律进行,基层干部学好法律、提高法律素养,对各类“疑难杂症”均能从“武器库”中找到对应的法律条文,棘手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信访”,得“信”于民为先。信任是信访工作的基石,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才更加有效。建立“信任”是首要任务:信访群众对基层干部始于职务信任,信任的是基层干部代表的党和政府,要实现从职务信任到人格信任的转变,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寓以情理。不辜负“信任”是工作准则:群众向信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诉求表明了自身的信任,基层干部需找准矛盾、解决问题,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令群众“信服”是奋斗目标:将群众对政府、对基层干部的信任转化为对政府处理结果的信服,是每一位信访基层干部的职业追求,需要基层干部动脑做好规划、俯身下探基层、用心干好调研,出具合乎程序、切实可行的处理回复。

“信访”,接“访”求实为要。“信”字诀是信访工作的基础,“访”字诀则是信访工作实践中的升华。首先,接访记录要真实。接访不是简单的唠家常,需要在交谈中摸清信访事项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提炼归纳出信访件详情。倘若前期掌握情况不充分、不客观、不真实,后续的调查工作就会毫无头绪。其次,探访谋划应务实。初步了解情况后,需依据信访事项本身,综合评估激化风险、客观分析过错责任、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制定务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最后,走访调研需踏实。走访调研是抓准矛盾、查清真相的关键,切忌走访拍“游客照”、玩“打卡制”、搞“形式化”。需牢记“初心为民”,打掉官气,主动上门走访,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去;需恪守“关口前移”,沉下心来,把信访工作做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需擅于“反思总结”,做好属地问题归纳,增强工作前瞻性、针对性,避免小问题变大问题、个别问题变群体问题。

(0)
上一篇 2020-12-07
下一篇 2020-12-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