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政府 李妍

“如果你收到一封我托人寄来的信,里面没有写任何字,我有可能已经牺牲了。”这是“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与妻子李志强的约定。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爱情可能只有一个字,就是“等”。而李志强等来的结果,却是这封沉重的“无字书”,它代表的是陈毅安对妻子的“无声诀别”。

1921年,陈毅安与妻子相识相恋,此后近十年间,两人共通信54封“红色情书”。而第55封,竟是两张素白信纸,打开信的瞬间李志强心如死灰。她的心情经历了由“喜出望外”到“悲痛欲绝”。读陈毅安,他用最短暂的生命,谱写出的光辉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红色爱情”,更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红色传承”。虽是“无字书”,饱含“千万情”。

“无字家书”折射出陈毅安作为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是陈毅安面对敌军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态度。从黄洋界保卫战、打垮湘粤赣三省反动势力、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到永新烟江激战左腿负伤,再到壮烈牺牲在长沙城外,鲜血浸透了紧贴在胸前的结婚照,陈毅安用他25岁的生命,证实了革命者的“肝胆映山河”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把入党誓词、初心使命装在“脑”,更要放在“心”,把“铁一般誓言”牢固树立起来。

“无字家书”折射出陈毅安作为丈夫的“朝思暮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18岁的初次见面,“一见钟情”;到寄托相思,“鸿雁传书”;再到恋人完婚,“喜结连理”;最后“无声诀别”。这种爱,寄托在一封封家书里,没有因陈毅安的“长眠”画上句号,而是将这种爱寄托在了“革命”里,继承“毅安精神”,坚决奋斗。李志强终身没有再嫁,最后与陈毅安合葬在井冈山,可以彼此安安静静地倾诉思念和深情。作为青年人,我们也要做到从一而终、善始善终,把“铁一般情感”牢固树立起来。

“无字家书”折射出陈毅安作为革命者的“红色传承”。“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得知妻子怀孕时,陈毅安高兴地拍起手:“好极了!将来生下来的不论是男是女,要和我一起干革命!”其孙子火箭军某部原副总工程师陈正烈继承了他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将他的信念传递,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而奉献着。作为新时代奋斗者,我们更要传承这种革命信念,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各种工作落实,把“铁一般信念”牢固树立,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生为人民生得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陈毅安的“无字书”给我们留下了忠贞的爱情故事,更见证了他崇高的革命信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09-03
下一篇 2021-09-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