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些我们该追的“星星”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 黄旭东

近日,2021年两院院士新一轮增选结果揭晓。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现有院士860名,中国工程院现有院士971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正是这些院士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才有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

他们是砥砺强国之志,力践报国之行的模范引领者。“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邓稼先院士放弃了英美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告别了挚爱的妻子儿女,在茫茫无垠的黄沙大漠中,踏实坚守,艰难摸索,和战友们一起用两声冲天巨响,彻底打破了新中国上空如黑云压城般的核威胁,为新中国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矢志探龙宫”的黄旭华院士“深潜”功名三十载,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连边角余料都要过磅称重,他和团队们的付出,终于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让哪国想来侵犯都得掂量掂量。

他们是勇攀科技高峰,力争科技创新的领域开拓者。“天宫掠影苍穹惊”从开始研制新型返回式卫星,到主持神舟一号、神舟三号总体工作,成为神舟四号副总设计师,作为天宫一号总设计师的杨宏院士带领他的团队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拿下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让中国航天逐渐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开始引领世界航天发展。“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顾诵芬院士从青葱年少到如今年逾九旬,70年间都致力于让一架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践行新的使命与担当,从歼教-1飞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到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8飞机,面对一个个“卡脖子”难题,他用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气和毅力,为中国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是永葆为民情怀,力争人民幸福的无私奉献者。“要让中国人都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在人生规划中毅然选择农学专业,把一生都浸在稻田里。从种下第一批杂交水稻到发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三系法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从杂交水稻在全国各地推广到创造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新纪录,再到在盐碱地中种出水稻并创下亩产500公斤的记录。他让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老骥伏枥守初心”的钟南山院士虽35岁才初接触临床工作,但不负理想,厚积薄发。花甲之年,面对“非典”的突然袭来,临危不乱,奔走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屡建奇功。耄耋之年,面对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疫”无反顾地登上去武汉的高铁,逆向而行直面病毒。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