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盐话古今 清风吹满襟

重庆市云阳县委组织部 胡渝馨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我的家乡重庆云阳,曾因盐利而兴,雄踞巴蜀、名闻遐迩,千百年来,浑厚绵长的盐文化在一江四河的广袤天地间葱茏丛生。“盐以白为精,人因廉而高”,家乡盐文化的血脉中涌流着廉文化。何不扎根云盐古镇的精神厚土,传一粒清廉火种,掬一捧正气清风。

一话“凿井煮盐”,激扬“亲民爱民”清风。“井盐鼻祖”扶嘉凿井煮盐的故事一直为云阳人津津乐道,而扶嘉其人亦是云盐历史脉络无法绕开的璀璨节点。传闻秦二世末年,朝廷腐败,奸臣当道,文相扶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选择归隐于云阳的山野之间。正是在此地,扶嘉寻得了一口盐井,并开创了汲卤煮盐的方法,品行高洁、心怀百姓的扶嘉并未据此牟取私利,反而一心只想让山民们都能吃上盐,将所得所知尽数授予乡民,又率领大家遍寻卤脉、再凿新井,于是盐业日渐兴盛,百姓安居乐业,云安古镇在盐泉上孕育诞生。与美名远扬的扶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第一次川盐济楚时因盐业暴利而不断涌现的贪官污吏,他们两眼只见私利,一味搜刮民脂民膏,云安盐场深受荼毒,盐业走向萧条,百姓民不聊生。扶嘉清正爱民、云安兴,贪官欺压百姓、云安衰,这启示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从政初心,树牢宗旨意识,澎湃为民大爱,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把人民融入血脉、浇筑克己奉公的崇高境界,把人民放在心上、涵养大公无私的道德品格,不因私欲废公心,不因贪欲失民心,勤政爱民为公仆,清正廉洁不徇私。

二话“惩恶护盐”,激扬“敢于亮剑”清风。云阳清水,拥有云盐出川极为险峻的一段盐道,演绎了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刘孟伉率领的川东游击纵队二支队,便是在此地留下了“惩恶护盐、勇斗国军”的美谈。据传1947年,有四位盐帮挑夫在途经清水时被蛮横无理、臭名昭著的地主“小疤皮”强抢了盐,游击队听说此事后义愤填膺,勇毅出击教训了这家横行乡里、恶贯满盈的恶霸地主,但也因此遭遇了国民党保安团的围剿。好在游击队员血气方刚、作战勇猛、敢战敢胜,最终以少胜多击溃了敌军防线。事后,游击队将几担盐完好无损地归还给了盐帮挑夫,又把从地主家缴获的大洋换了粮食分给了穷苦人家,百姓无不感恩称颂。回看这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的是游击队员敢于斗争的“亮剑”精神,试想若游击队员面对地主的恶行和国民党的包庇,只图明哲保身,一味含糊退让、视若无睹,只怕会正气不彰、邪气蔓延,不仅将失去人民的拥护,队伍也会丧失骨气和胆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是要讲斗争”,广大党员干部要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坚持原则、铁面无私,直面矛盾、敢于斗争,对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违法违纪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要敢于出击、坚决抵制,以“亮剑”精神狠刹歪风邪气,以铮铮傲骨擦亮清廉底色。

三话“古道运盐”,激扬“以苦为乐”清风。盐,国需家用,闪耀着父老乡亲焦灼的期盼,从云安出产,压上盐夫单薄的肩背,一路翻山越岭、趟水过河,直至利川,它跋涉而过的漫长运盐路,便是云盐古道。这条盐道,峡谷纵横、沟壑交错、崎岖难行,唯有依靠盐夫肩挑背驮,以人力送盐出川,于是古道上处处可见“背二哥”和“挑二哥”刚毅的背影、漂泊的足迹。盐夫,生活极为艰苦,背负如山盐包,一路栉风沐雨,冬日经受刺骨风雪,夏日忍耐炙人炎阳,“脚板磨得像锅铲,肩膀磨得像龟壳”,“上七下八平十一,多走一步都吃力”,但正是他们艰苦前行的伟岸身躯,畅通了国计民生的大动脉,支撑了云阳的千年辉煌。这部血与泪写就的运盐史,启示我们要弘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最能蛊惑人心,党员干部常常要面对权钱美色各种诱惑,一旦贪欲萌生、耽于享乐,钱迷心窍、利欲熏心,便会深陷贪污腐败的漩涡,最终万劫不复。有个成语叫“齑盐守分”,意思是安于清贫的生活而坚守本分,党员干部当要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时刻以盐夫艰苦运盐的身影为勉励,打磨以苦为乐的精神境界,掸除“思想尘”、革除“贪欲害”、破除“心中贼”,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用艰苦奋斗、“自讨苦吃”的精神拉起拒腐防变的防线,锻强清廉自守的身躯。

云安盐场告别了历史舞台,但凝结在云阳大地上的盐文化富矿仍在启人慧眼、润泽心灵。让我们沉潜于盐文化,从白皙晶莹、纯洁通透的云盐之中汲取廉洁文化的滋养,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21
下一篇 2022-06-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