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委办公室 张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农业文化遗产浸透历代先贤血汗,凝聚着民族智慧,是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慰藉人们心灵的文化源泉,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让农业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留”下来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我国是农耕文明最丰富、最悠久、农耕智慧保存最完整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入选全国重要文化遗产项目总数量居世界之首。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必须要保护它的原生态,不要搞商业包装,尽量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很多农业文化虽历经岁月侵蚀,但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它原有的风貌,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价值的真实,保留了农业文化的“根本”,更易增强人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让农业文化遗产多姿多彩“活”过来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供人怀旧的文物和标本,而是乡土环境孕育的民间瑰宝,是乡村文脉的现实体现,更是活跃在田野间会“呼吸”的生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开发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要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它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景观旅游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培育遗产地新业态,盘活当地戏曲、服饰、美食、民俗等文化内容,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农业遗迹重现活力、文物古迹活跃起来,让千年农遗在新时代彰显出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

让农业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火”出圈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面临严峻挑战,如何让更多人从农业文化遗产中受益,如何向世界传播农耕文化成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21世纪蓬勃兴起的互联网科技将人类传播带入智能媒体时代,媒介文化奠基人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畅想的“地球村”已然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反观当下,备受人们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立足农村、广受欢迎的新农人,“帅农鸟哥”杨军昌、践行生态农耕的职业农夫陈毅、“三农”博主雷芳……他们借助农具及手工制作、乡风乡情、家规家训、民俗技艺等元素还原农耕文化生活图景,带动无数人走进农业文化遗产,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7-22
下一篇 2022-07-2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