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的“十年之约”

贵州省遵义红花岗区委组织部 徐金星

近日,看到共产党员网上关于“我们这十年,圆梦新时代”的征稿信息,我不禁想起了我和父亲的“十年之约”,无数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涌上心头。这十年来,我和父亲一直走在“圆梦”的路上。

“穿过了迷雾,便看见了光”——许下“十年追梦”之约

十年前,我的家乡是典型的“贫困式农村”,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一户户略显破旧的青砖瓦房、一片片杂而有序的庄稼田地便是我对那时家乡的全部回忆,这也是被父亲称为“根”的地方。父亲也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在外务工,突然有一天父亲告诉我,决定回到自己的“根”,返乡创业、建设家乡。那天雨下得很大,整个村里雾蒙蒙的,也依旧像往常一样寂寥,我和父亲走在泥泞的小道上,脚上沾满了泥土,父亲语重心长地说着:“这家里的雨不论多大,都比外面的亲切好多,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总得有人站出来。娃呀,再有出息也要回家呀”那时候的我内心便有了深深的触动,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回于斯,我爱我的家乡,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明白父亲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我十分欣慰且自豪地说着:“老爸,我以你为榜样,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和你并肩前行。”此刻父亲的哽咽和笑容是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记忆。

“越过了荆棘,便发现了路”——“法律之路”与“返乡之路”的并肩前行

我如愿通过高考进入了中国法学学习的最高殿堂,一路上,我秉持着与父亲的“十年之约”,从公益法律援助到打工子弟学校支教,从关爱听障儿童到精神病患者帮扶,从远赴沈阳孤儿学校支教到返回家乡开展新农村联欢晚会活动筹备。我一直坚定不移、不断践行着执法律之利剑帮助他人的初心,笃定着“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民族信仰,不断积累文化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旨在学有所成,和父亲一起并肩前行,共建归路。

而父亲也在他的“返乡之路”上不断前进。他积极响应政府关于农村旅游经济政策的号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承包了“黔北民居”项目,实现了乡村大变样。寒暑假回家,我发现家乡的房子从“青砖瓦房”变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小楼房”,一眼望去,一排一排整齐划一,村里变得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再往小河边走去,映入眼帘的已不再是那座被杂草包围、常年失修的小石桥,而是可以成为三两行人忙碌过后的憩息之处。过了桥,是一个被小亭、假山、木质廊道包围的大鱼塘,父亲说,这是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游玩于一身的农家乐项目,后续还会进一步增加更多旅游内容,以吸引外资进驻从而带动村里的农家乐经济,更好地帮助家乡脱贫致富,让村里变得不再“普通”,让村民不再“流出”。我想,父亲正在用行动证明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条“返乡之路”上,父亲不仅走出了自己的坚持,更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埋下了种子,便长成了树”——“选调之路”与“创业之路”的携手共进

选调生是什么?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定选择,我深知,青年人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要到基层去、到人民的战场当中去。大学期间,我结识了无数个校门外的“维权者”“打工人”,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是“弱势群体”,而对于我来说,他们却是我职业选择上的“引路人”。十年后的今天我如愿成为了一名选调生、成为一名“种子选手”,扎根基层沃土、滋养底层土壤、时刻准备破土而出。回到基层战场,我将真正发挥专业所长,把“一心为民”的理论经验付诸到“知行合一”的实践当中去。真正意义上和父亲并肩前行、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基层视野里实现自身的价值。

而十年后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年,父亲积极响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不仅仅在旅游业发展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积极投身于家乡产业的创新发展。一簇又一簇的“草莓园基地”“羊肚菌养殖基地”是父亲这些年来的丰硕成果。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一个个白胖胖的羊肚菌不仅吸引了公路两旁行人的驻足,更牵动了越来越多城里人的“来访”。父亲说,“只要对乡里发展有好处的东西,我们都要去做”。父亲的坚持不仅仅感染了我,更感染了村里其他年轻人,越来越多人站出来,在家乡建设上共同出力,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十年光阴,时光荏苒。我和父亲的“追梦”之旅,追的是学有所成回报故土的信仰,追的是返乡创业建设家乡的理想。我和父亲的这十年,一直走在“圆梦新时代”的路上。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9-27
下一篇 2022-09-27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