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鬼秤”乱象,让计量器具回归到保障民生质量的属性

近日,一网红打假博主“B太”发布视频曝光大连海鲜市场存在“鬼秤”现象,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其先后走访几个大连的海鲜市场购买食品后复称,发现在先后遇到严重的缺斤短两现象,比如在某卖鱼摊中遇到了“八两秤”,在卖鸡铺中遇到了“七两秤”,甚至“B太”在某海鲜加工餐厅质疑商家使用的电子秤时,被商家公然推搡......

从“B太”的打假视频来看,从生鲜到熟食,从路边摊到品牌店,都存在不同套路、不同程度的缺斤少两现象,让人躲得过这家躲不过那家,防不胜防,缺斤少两的背后折射的是消费信任被降低、法律红线被践踏的不争事实。

为了蝇头小利而偷工减料虽说只是部分商户个人行为,但是给许多本分经营的诚信商户带来的是巨大名誉损失,买卖市场的整体形象也因为无良商户的个人行为被人误解,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导致消费者丧失消费信心,不仅将会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还会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最终会割裂信任纽带,破坏市场秩序。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明确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商家玩弄“鬼秤”是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条款的无视,无疑是行走在法律的红线上,侵犯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种践踏法律底线的行为,最终买单的便是无辜的消费者。

“小计量”里藏着“大民生”,小小的一杆秤,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关乎消费信心的提振与市场环境的建设。“鬼秤”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对于屡禁不绝的“鬼秤”乱象,有关部门应当积极作为,凝聚各方力量,对“鬼秤”乱象进行严格治理和遏制。

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是打击“鬼秤”乱象关键之举一是定期检查。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定期对市场上的计量器具开展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合规。二是强化引导。定期对辖区内各市场商户开展“告诫约谈”,引导和督促市场内各经营户守法经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三是加大处罚。提高罚金以及处罚后个体经营行为限制力度,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增强对不法商家的威慑力。

加强行业协同,重视源头治理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计量相关协会应加强与工具生产厂家的联动,出台相关计量器具的行业标准,树立起在全行业抵制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压缩电子秤随意调节的空间,实现技术层面的管控,避免计量工具被随意改装,提高其造假门槛。

优化市场服务,提升法律意识是赢得消费信任的重要之策。一是加大溯源力度。对所有电子秤统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到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实现“一秤一码”,避免生产厂家甩锅推责,维护好市场秩序。二是提高意识。一方面,加强对经营服务范围内商家的教育引导,敦促他们强化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向广大消费者宣传计量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长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4813.html

(1)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 2023-11-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