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等待一场红楼盛宴

今年4月《红楼梦》舞台剧中午来武汉,抢票大战1分钟宣告结束,期待一场视觉震撼。近年来,我国不少舞剧编导,为使我国的舞剧创作更上一层楼,开始从我国丰富的文学宝库中择取创作题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民族舞剧《红楼梦》便是其中之一。

要把文学巨著《红楼梦》,改编为两个多小时的舞剧,确非易事。首先要在较好地体现原著的基本精神下,根据舞剧特点,对原著中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场景和众多的人物事件、矛盾冲突,进行选择、取舍、概括和提炼。编导的勇敢探索和匠心独运,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羊城二度入梦,从《入府》《含酸》再到《丢玉》《冲喜》,大观园里是痴儿怨女的风花雪月,繁华落尽后,一切如梦幻泡影。再次看《红楼梦》,对“花葬”有了更多理解。幕布拉起,十二金钗身着素衣立在椅前,她们挣扎,她们反抗,她们哀嚎,抽象的肢体语言映射的是被封建礼教束缚压制下的女子。千红一窟,万艳同杯,那十二座“高背椅”成为了十二钗的“坟墓”,也暗示着她们的结局:满园春色,最终也不过是在寒冬大雪中香消玉殒,这才是大观园真正的命运。

舞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由于编导根据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欣赏习惯,注意体现民族舞蹈传统特有的美感,对舞蹈的表现手段和手法虽有吸收、借鉴,但不生硬搬用,使人感到非常亲切,是一出地道的民族舞剧。

对比、照应、衬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舞剧艺术的表现力。如黛玉和宝钗一家前后来贾府投亲冷、热的不同的对比;第三场贾母游园的热烈场面,衬托出后面黛玉葬花的孤独、飘零;第六场黛玉断肠焚稿的沉痛哀伤,伴以隐约传来宝玉成亲的阵阵喜乐,这种强烈的对比、照应,使气氛更加浓烈。

舞蹈家陈爱莲出色地塑造了林黛玉的舞剧形象。她那高超的舞蹈技巧和丰厚的民族舞蹈艺术的修养,结合着深刻的内心体验,把黛玉在不同场景中各种思想情感的发展和变化,细致人微地表现出来。特别是第六场中焚稿的一段独舞,把她饮恨而死前的爱、恨、悲愤、控诉、抗议……做了生动、细致的表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646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75391.html

(0)
上一篇 2024-01-31
下一篇 2024-01-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