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旗渠》中汲取“红色动能”

甘肃省渭源县委组织部 康海峰

近日,31集电视连续剧《红旗渠》在中央电视台迎来大结局,惊艳收官。故事以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大旱缺水为背景,讲述了林县人民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修建红旗渠的伟大故事。修渠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员干部要从《红旗渠》中汲取红色奋进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壮志豪言中汲取求真务实的为民情怀。林县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彻底解决林县百姓的吃水问题,县委书记杨贵走遍大小村庄充分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缺水的历史和现状;县委班子成员带队赴林县境外寻找水源,经过多次论证,提出“引漳入林”水利工程方案。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历时10年在太行山上修成了一条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那群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人民至上”的时代价值和深厚的为民情怀,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较真碰硬。要坚守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的目标,以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拥护。

从“1/8000的纵坡比例”中汲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红旗渠总干渠从渠首到分水岭长70.6公里,但是落差只有14.7米。其中,沿山明渠的纵坡设计为1/8000,即每8000米长干渠垂直落差仅1米。在修建红旗渠时,林县人民没有现代化设备、没有先进技术,完全用土方法施工,但是,整个工程却凝结着智慧、展示着科学,也彰显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工匠精神”就是踏实肯定的工作心态、勇于攀登的工作激情、不畏艰难的工作精神、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党员干部要像匠人般精益求精,不断在大事小情中自我打磨、精研技艺,时刻高标准要求自身,无论是一言一行,还是一举一动,都要保持严谨认真、专注敬业的工作态度。惟有事无巨细地努力,平凡中地默然坚守,才能成就最大价值。

从“七毛五的空炸药箱”中汲取崇廉尚俭的自律担当。在红旗渠的施工工地,哪怕是一个废弃的炸药箱也是公家的东西,干部和群众购买使用每只都是七毛五分钱,使用者会将收据贴到废炸药箱的背面,方便备查。红旗渠历时10年,总投资6865.64万元,没有出现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党员干部失职渎职,账单有整有零,清晰可查。在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废炸药箱成了用来衡量党性原则的标尺,成了印证共产党人自律与清正的标志,正是林县党员干部用心中的“戒”,换来了群众心中的“信”。“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把欲望关进自律的笼子,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要时刻对照党章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才能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