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的十个“妙喻”中汲取“心”的力量

四川省射洪市委组织部 汪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心里最牵挂的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考察、座谈,提出了“致富花”“不能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不搞手榴弹炸跳蚤”“硬骨头”“吹糠见米”“谁的孩子谁抱”“下一番绣花功夫”“开对药方子”“少搞一些盆景”“钉钉子精神”等十个妙喻,为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我们透过这些“妙喻”感悟那份最真挚的人民情怀,从中汲取前行力量,执“实干”之笔,饱蘸“担当”之墨,擘画新时代复兴蓝图。

按下扶贫工作“回放键”,追寻为民服务的初心。透过岁月的时间线寻找扶贫初心密钥,从陕西梁家河黄土地的辛勤劳作,到河北正定县的走门串户,再到福建宁德的点点滴滴,无不透露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牵挂和关心。2013年以来,祖国的大漠戈壁、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人民情怀的初心印记,“弘扬钉钉子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吹糠见米”等话语深刻阐释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从中读懂那一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天地宽,心头装着老百姓,涵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的济世情怀,培植“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担当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冲破“小安即可”的小格局,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跑出攻坚克难“加速度”,磨砺为民服务的细心。打好扶贫的攻坚战贵在精准施策,“致富花”“下一番绣花功夫”“不搞手榴弹炸跳蚤”“硬骨头”……坚决把扶贫工作落实落细落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大事就是将事情细化成每一件小事而做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杂事,恰恰是做成大事、难事的阶梯。扶贫工作也是一样,没有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贫困群众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产业兴旺、和谐美丽的新农村。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磨砺为民服务的细心,甘心平凡做小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出新、出色、出彩。始终为群众着想,从群众利益出发,办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群众就会认可,上级就会认可。要发扬长征精神、斗争精神,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心性,用智慧和汗水的浇灌“细心”,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沟通协调,用耐心细心化解各类矛盾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攻坚克难、施展才华、提升自我。

用好查找问题“放大镜”,擦亮为民服务的戒心。督出成效战出成果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谁的孩子谁抱”……告诫大家要扛起责任、落实责任、压实责任做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扶贫不能成为面子工程、景观工程,而是要成为群众的民生工程。不能弄虚作假,要脚踏实地把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不能做一时好看的突击工作,而是要着眼长远为群众谋福利。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擦亮为民服务的戒心,不贪功近利、不搞急于求成,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都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勤勉务实为老百姓办事,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为老百姓的好事办好,解决好群众“急难盼愁”的事情,就一定会获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