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的“三弃”法则

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 董淑娟

刚刚结束的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不仅点燃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激情、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也引发了人们对关于人生、关于成长的诸多思考。翻一翻那些获得奖牌和荣誉的运动员们的成长历程,没有哪一个人是不需经历挫折、困苦的考验而能成功的。这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党员干部们来说,同样充满了启迪。青年人要珍惜工作上的“历练”“拷打”,在成长挫折中、在面对考验时运用好“不弃”“摒弃”“舍弃”的法则,化危为机,经历一番“寒彻骨”,终会梅花扑鼻香。

耐得住寂寞,在平凡中坚守“不弃”。不是每个人在一开始就能成为舞台中最亮的那颗星。 在本届冬奥会上拿下中国首金的范可新,被媒体称为“不囿贫寒,逆境翻盘”的“奇迹笨小孩”,她在采访中说:“我等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12年了。”人的青春时光也只是一、两个12年的光景,从捡垃圾的孩子到速滑新星,这两个身份中间的鸿沟如此巨大,如果没有一份在平凡和困境中异乎寻常的执着和坚守,普通人也只能甘于普通平凡。最初走上工作岗位,缺少对工作的了解,没有足够的经验,我们也会表现平平,甚至会被人嘲笑。这时候,我们就要修炼坚韧的品行,不气馁、不放弃,就像一颗秘密的种子,努力向大地吸取养分,不断向上吸收阳光,在不知不觉间长出小苗、伸出枝叶,最终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平凡中的扎实积累,“千淘万漉虽辛苦”,总有一天可“吹尽狂沙始到金”。

下得了苦功,在瓶颈期坚决“摒弃”。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曾遭遇“10秒瓶颈”,后来他毅然决定改变10年来用右脚起跑的习惯,换脚起步。正是这种“自废武功”、从零开始,与不再符合新形势需要的旧有习惯彻底“决裂”的精神,才换来了最终的“破茧成蝶”。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从场馆设施的“硬核”科技,到赛场服务的“软实力”,很多方面本身就是对以往冬奥赛事保障和服务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的一次“突破”,赢得了国际普遍赞誉。而中国的冰雪健儿,无论是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夺金的冰上飞象“任子威”、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一鸣惊人”的苏翊鸣,还是为中国滑雪创下了三次突破的“天才少女”谷爱凌,他们的成功无不包含着大胆的突破和超越自我的勇气。作为公职人员,从事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我们一样会经历事业的瓶颈期,守着固有思路、固有经验办事,整个人和工作就都陷入了停滞状态。这时候我们也要像运动员一样审视自己的问题所在,下一番苦功夫,来一次真革命,或者是调整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既定目标,或者是分解细化过于笼统、无法落地的计划安排,或者是抓紧补齐知识短板、能力弱项,或者是改变积习已久、阻碍进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只要勇于自我革新,勇于改变,终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豁得出“性命”,在机遇挑战中坚定“舍弃”。敢打敢拼是优秀运动员的必备素质,赛场上不乏“拼命三郎”式的选手。谷爱凌曾在训练时从高台摔到短暂失忆,坐在雪地里大哭,说“我记不起任何事情了”。武大靖常年要冒着室外零下30度的严寒,每天坚持训练,脚踝骨经常受伤,年仅28岁的他却有着一双被人们称为“宛如老爷爷”的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是充满生死考验,无数共产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才成就了革命事业的伟大成功。今天,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期,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能力考验,我们必须要发扬忘我、无我、舍弃小我的拼劲和敢劲,敢于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破“藩篱”,必要时还要敢于牺牲,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一往无前破解更多难题,创造更多让人民满意的业绩。

有句公益广告说:人生不是赛场,理想不容退场。作为年轻有梦的公职人员、党员干部,让我们守好“三弃”法则,带着坚韧、自新、果敢,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党、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共踏新征程,共赴中国梦!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2-03-03
下一篇 2022-03-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