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踪迹”十年“心”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大邑县王泗镇七一村驻村选调生) 黄麟

又是一年高考季、毕业季。再回首,离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快十年。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看今朝,做奋发后浪,逐梦奔跑。从懵懂无知的年少学子到扎根基层青年干部,也来说一说我的十年“踪迹”十年“心”,或可为广大青年学子带来一点参考。

选择远方,留下“仰望星空、立言立功”的“初心印迹”。我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是离开家乡,去外面看看。本科四年,对我而言,是不断“推开世界的门”。在那里,我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在图书馆的书香翰墨里尽情徜徉,在报告厅的主题讲座里恣意沉醉,领略“诸子百家”风采,不断充盈“知识宝库”,让勤奋学习厚重了生命的底色。在那里,我提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我仍记得当时写下它时的心潮澎湃,仍记得上党课时如何热泪盈眶,仍记得与一群朋友并肩高谈许党报国的人生理想,共勉于“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在那里,我曾去贫困地区支教,见过大山里的孩子如何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又如何无奈地与校园作别,那时的我们坚信“今日一滴甘露,明朝满园芬芳”,这是我的“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必有回响”。离开的那天,校歌响起,我告诉自己,自此下山,志在四方,仰望星空,立言立功。

重回故土,留下“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成长行迹”。本科毕业,我考取了家乡的研究生,准备为建设家乡献一份汗水,添一份力量,争一份荣光。研究生三年,对我而言,是在众多“世界的门”中找到了矢志前进的人生方向。我选择了宋代文学方向攻读研究生,宋代读书人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视为人生理想,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始终高举“先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为己任”的鲜明旗帜,胸中涌动着恤民疾苦、振兴家国的济世洪流,这成为我的精神源泉,在助教课堂上、在学生工作中、在社会实践里,这种精神都支撑着我走向未来。在职业选择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也有过彷徨犹疑。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优秀毕业生做分享,其中就有前辈选调生,他们深情讲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的“青春故事”,那“一阵子”的感动指引我奔赴了“一辈子”的事业。后来,我有幸争取到了去政府实习的机会,跟着领导前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找准问题、直面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明白不仅要有“笔杆”,更要增强“脚力”。临别时刻,老师曾教导我们,“文科教育是一种生命的生长。而生长意味着,朝着广阔的天空伸展,同时把根扎入深沉的土地。”后浪入海,我愿做那朵奔涌不息的浪花;厚植沃土,我愿做那颗向阳而生的种子。

奔赴基层,留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足迹”。那年七月,在岗位分配时,我向组织写道:“我愿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于是我被分配到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治部门,在社治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重要标尺,将英雄史诗的“宏大叙事”回归于人本坐标的“初心原点”,聚集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最强烈、感受最深刻、需求最迫切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突出精细精准、共建共治,逐步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如今,我正在基层一线驻村,更加深入田间地头,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在这里,我带头开展网格治理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充分下足“绣花功夫”,掌握精细化治理的“第一手资料”,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在这里,我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安全生产检查、疫情防控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用一件接一件的“民生小事”连缀成青春奋斗的“初心诗行”,无悔走上了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成长路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青春足迹。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回首过往,蓄势待发,不负韶华;展望未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10
下一篇 2022-06-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