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四理”

华中农业大学 张贵礼

毕业生就业事关个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稳定、长远发展,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宜宾学院考察时就就业问题殷切嘱托在场毕业生。仔细品味这份嘱托,毕业生就业的道理、事理、真理、义理就蕴含其中。

明白“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这一道理。“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没有辛勤的劳动,就不会有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每个人的梦想,劳动则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毕业生就业是开启新的人生阶段的起点,也是由自我创造幸福生活的开端。万事开头难!或许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去到心满意足的区域地方,获得符合期待的薪酬待遇,但无论如何,毕业生都要相信踏实的劳动能够创造幸福,能够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正所谓“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毕业生就业岗位潜力再好,区位优势再明显,薪酬待遇再高,没有劳动付出是难以承其重的,梦想“天上掉馅饼”“天天中彩票”,无所事事,晕晕乎乎,哪来成功,何谈成就。就业岗位上的劳动千差万别,但始终不变的就是“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这一道理。

懂得“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这一事理。就业不能以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的态度去对待,对毕业生而言,就业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客观看待“个人条件”是看内在,客观看待“社会需求”是看外在,一个适合毕业生的职业和岗位必定是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只有这样职业才能被当作事业,岗位才会被视作“战位”。毕业生就业要学会为自己“精准画像”,能够客观科学地找到自身的优劣势,长短处,不刻意比较,不盲目跟风,要有“我就是我”的底气和定力。同时,毕业生就业要看到“社会需求”,能够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发光发热是有意义的选择,能够进各类企业、工厂等奉献青春也是有意义的选择,只要是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就业都值得点赞。“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毕业生就业在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后剩下的就是用奋斗去书写值得回忆的青春篇章。

内化“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这一真理。微视频《足迹》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动人故事。可以看到,贯穿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品质之一就是知行合一,在实践中练就本领,在实践中砥砺品格,成为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真理永不过时,历久弥新。毕业生就业要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在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实现人生的升华。实践出真知。步入社会这一人生“大课堂”的毕业生,无论选择什么职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在实践中淬炼成钢,不怕事,勇担事,敢为事,在新时代奔涌的洪流中干出一番大事业。实践砺品格。毕业生就业就是选择了一条在实践中磨砺自我的宽广大道,面对顺境和逆境,都能从容不迫,始终坚信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

遵循“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义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毕业生“出校门”进“社会门”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事准则,因为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大德,还是社会层面的公德,还是个人层面的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给出了十分明确的“坐标系”。毕业生就业追寻的是美好未来,创造美好未来的根本就在于德行修为,以德为先始终是选贤任能的首要标准。这启示毕业生就业后在新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中坚守本分,砥砺德行,以内无妄思做到外无妄动,让真善美始终充盈心间,融入行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毕业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核所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毕业生贯穿一生的自觉要求,毕竟毕业并不代表全面发展画上了“休止符”。面对快速的技术迭代、多样的社会需求和个人的成长需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时与势的必然要求。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6-14
下一篇 2022-06-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