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小花梅”之后我们还要做什么?

2月23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发布关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丰县八孩母亲”事件在舆论场上炎烧近一个月时间,背后是无数人对真相的渴求,是对一位母亲悲惨境遇的感同身受,是对拐卖这种古老犯罪的切齿痛恨。从最早通报里的“收留”到这次彻底查清她被一再拐卖的凄惨身世,是无数网友的参与、追问、质疑,推动了案情向纵深发展,推动真相浮出水面。大家一起为小花梅讨回了真相,讨回了公道。

但是小花梅事件不是雷霆打拐的终点,而应该是新起点。个案背后的“现象问题”必须引起深思,我们要思考拐卖妇女的黑市交易是怎样产生、运行的。有学者分析,拐卖妇女国内受害者中有两种较为典型:一是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年轻女孩,因为渴望脱离贫困而被人贩子以介绍工作为由拐卖;二是有精神问题的女性,收买者常以 “收留” 为名控制受害者并将其视为性和生育工具。而收买方大多是农村地区大龄单身男性及其父母,收买被拐卖妇女的男性普遍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劳动技能,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他们无法外出寻找更好的机会,同时当地适婚年龄的女性大量流出,留在农村的边缘化男性几乎无法找到匹配的对象。案件高发地的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未必是最失衡的,但这些地方往往有着较高的出生性别比。从出生性别比失衡到拐卖妇女高发,中间还有着复杂的因果链条,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人口流动和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大量的人口流动改变了区域性别比的分布,使得出生性别比高的地方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未必高,这也意味着一次对普遍出生性别比失衡造成的恶果的再分配。因此,拐卖妇女现象并不是当地适婚年龄女性少的直接后果,更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口流动,贫富分化下婚姻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和部分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父权观念有关。

对于小花梅背后隐藏的拐卖妇女黑市,政府必须保持高压,惩奸治顽,刮骨疗毒,全面调查摸底,彻底铲除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罪恶土壤;同时立法机关还需积极回应提高量刑标准、买卖同罪的呼声,对历史积案进一步倒查,以正义慰藉民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4Mete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78381.html

(0)
上一篇 2022-02-25
下一篇 2022-02-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