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授住进云南“菌子窝”

一位浙江大学教授,他把普洱市景东县当成家。6年来,记不清多少次在相隔2600公里的浙江与景东之间往返,他乐此不疲,只为做足大山文章,为景东脱贫攻坚做贡献。他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景东野生菌资源开发首席专家陈再鸣

浙江大学教授住进云南“菌子窝”

与5个野生菌纯菌种的“不解之缘”

陈再鸣来到景东后,了解到农户上山采菌往往是“一锅端”,这种粗放采摘模式既破坏资源,摘回的野生菌商品性差也不利于存放,且价格低。“要想发展景东的野生菌产业,一定要摸清资源家底。”为此,陈再鸣马不停蹄地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在大山中穿梭。

据陈再鸣介绍,景东已经检测到野生菌样本有15000多张,经初步分类、鉴定,有5000多个品种,其中可食用的珍贵野生菌有130多种,景东可食野生菌可占整个云南可食野生菌大概80%。

浙江大学教授住进云南“菌子窝”

在海拔2300米的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家坝监测站内,陈再鸣牵头建立了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研发中心、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开发首席专家工作室和浙江大学景东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菌监测站。自此,陈再鸣教授开启了与“小香蕈”的“不解之缘”,为景东野生菌开发“造血”。

经过不断探索、研究,陈再鸣教授带领首席专家研究团走出了一条“大学+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六位一体的科技、产业扶贫新路子。“我们做这个六位一体科技产业帮扶的模式,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全产业链,通过种源的培育、基地的驯化,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来培育,每一个品种都是有景东特色的。”陈再鸣说。

浙江大学教授住进云南“菌子窝”

经过6年努力培养,陈再鸣和本土研发团队成功获得了景东特有珍稀野生“小香蕈”、珍稀野生灵芝“白肉灵芝”等5个野生菌纯菌种。如今6处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规模化生态栽培。

让利菇农,带动致富

当陈教授看到景东漫山遍野的桑树时,发展景东桑枝灵芝产业的思路就应运而生。于是,陈教授为景东引进浙江的两家合作社,到景东种植灵芝,建立示范基地,为当地提供60余个工作岗位,让浙大校友企业收购灵芝孢子粉,让利菇农,为种植户打下“镇定剂”。

浙江大学教授住进云南“菌子窝”

“合作社就在家旁边,我们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就可以了,还可以照顾娃娃和老人,家里面也有照应,每个月的收入还有2000元至3000元。”锦屏镇白羊田村民王仕章说。

6年过去,灵芝项目已为景东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5处栽培基地,约60亩的栽培面积,预计今年能为种植户带来近600万的产值。

“经过浙江大学和景东县自然保护局的技术指导,我们种植的金枝1号,今年的长势还是可观的。经过训化种植出来的灵芝,比野生的灵芝营养价值更高,经过深加工,破壁灵芝孢子粉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景东县绿宝灵芝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员叶大富说。

野生菌驯化及生态栽培,为景东产业扶贫开拓了思路。而对于陈再鸣教授,他有道不完的感受。“从心底里把景东野生菌资源把它发挥好,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心愿。”陈再鸣说。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1)
上一篇 2019-11-04 17:56:46
下一篇 2019-11-22 10:02:4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