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要当好短板“精补师”

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人民政府 吕永祥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高度,这块木板就是这只桶的短板。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满打满算还有不到七个月时间,党员干部要奋发有为,努力当好短板“精补师”。

精确测量,把“底数”摸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存在的短板可能完全不一样。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一线,切实把本地的短板搞清楚。要对短板进行精确测量,把“长度”“宽度”“厚度”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除了在上学、医疗、住房、饮水等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共性短板外,各地还存在区域性短板,是“短板中的短板”。比如有的地方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有的地方贫困人口比例大,基础设施等条件薄弱;有的地方发展滞后、产业薄弱、生态脆弱,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不管是什么情况,只有做到底数清,才能确保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精心挑选,把“材料”备好。对于短板的缺口,要认真进行研究,首先要搞清“材料”,缺什么就要用什么“材料”来补;要根据需要的成色、硬度、密度等参数,对“材料”精挑细选,确保匹配,用狗尾续貂式的材料滥竽充数,是经不起检验的,肯定会烂得快,不经久耐用,很快成为下一阶段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要备好“真材实料”。要把人才的“材料”备好,把“会念经”的外地“和尚”请进来,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人才;要把产业的“材料”备好,精心培育和扶持就业容量大、增收致富效益好、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把本地的“小木耳”做成“大产业”;要把作风的“材料”备好,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

精准施策,把“缺口”补牢。补短板是一项技术活,必须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舍得出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要力度正合适、尺寸刚刚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丝合缝;要将短板补得精细、补得牢靠,确保无毛刺、无瑕疵、不漏水。在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方面,要把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的最后堡垒;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要着眼民生福祉,解决好部分群众上学难、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现实问题;要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对补好的各种短板,要反复“试水”,查漏补缺,确保很精密、管长远。

时不我待,战鼓催征。党员干部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当好短板“精补师”,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0)
上一篇 2020-06-03
下一篇 2020-06-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