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留住我们的根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办事处 郭攀可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捧场”徐州香包,到在内蒙古赤峰欣赏少数民族艺术家表演《格萨(斯)尔》,再到鼓励杭州西溪湿地炒茶艺人传承好炒茶技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过程中多次提到了保护传承“非遗”。的确,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传承好“非遗”极其重要。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不仅应是“非遗”的欣赏者、见证者,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成为“非遗”的保护者、传承者,让子孙后代能够从“非遗”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从而留住我们自己的根。

做好传承保护工作,要确保“非遗”艺人守住手艺。较多的“非遗”手工艺人正慢慢老去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部分“非遗”项目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收益较低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为避免传统“非遗”因后继无人而难以为继,确保手艺人能守住手艺,在社会层面上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推动“非遗”文化进社区、进学校,提高“非遗”的知晓率,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去了解“非遗”、欣赏“非遗”,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传承意识。此外,通过采取与市场接轨的方式,引入企业参与“非遗”开发建设中来,让手艺人能够获得可观的持续性收入,才能觅得传承人,守住“非遗”。

做好传承保护工作,要加大政府对民间的扶持力度。与现代工业制造业生产所强调的规模化、同质化、物美价廉的观点“格格不入”,“非遗”手工艺品更多地融入了手工艺人的思考和心血,每一件“非遗”工艺品可能需要手工艺人日积月累地精雕细琢。“非遗”更多地被赋予艺术审美价值而非实用价值的特点,也天然决定了传统“非遗”工艺品生产企业面临着利润微薄、经营困难的尴尬局面。因而,政府应加大对民间的扶持力度,通过引导“非遗”相关产业合理布局,建立、挖掘、延伸相关产业链条,在推动建立激励创新体制的同时,引领社会资本与“非遗”文化实现良性合作,开创双赢的良好局面。

做好传承保护工作,要实现“非遗”与城市的共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非遗”曾一度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乡土环境。盲目地扩张导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局面,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被“高大上”的城市建筑所取而代之,从而丧失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设得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实现“非遗”与城市共生,应采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思路,既要改造旧城、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1)
上一篇 2020-06-15
下一篇 2020-06-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