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南:打造高质量的“非遗”人才生态环境

江苏省灌南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马璟 刘华玉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建设理论研究,完善“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小区、“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深挖“非遗”人才“富矿”,激发“非遗”人才活力,打造高质量的“非遗”人才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非遗”工作高质量发展。

建立“非遗”人才智库。每年开展全县“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县内各类“非遗”项目传承状况及传承人生存状况,并根据项目传承状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建档,建立“非遗”人才数据库,为“非遗”人才保护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全县有汤沟酒酿造技艺、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二郎神传说、新安镇元宵灯会等省级“非遗”项目6项,有孙红香剪纸、汪奇魔杂技魔术、仿古铜器制作技艺等市级“非遗”项目34项及131项县级“非遗”项目。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市代表性传承人29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6人,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均居全市前茅。

厚植“非遗”人才“土壤”。成立县“非遗”人才工作室,制定出台“非遗”传承人推荐评选办法、传习中心(传习所)暂行管理办法、优秀传承人评选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使“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步入日常化、规范化的轨道。每年组织开展“非遗”人才队伍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2次,提升传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命名管理,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集中区域设立传承基地和传习中心对传承活动开展给予场地、资金扶持等。

提供“非遗”人才“养料”。完善省、市、县三级“非遗”传承体系建设,积极资助扶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展示、研究出版等活动,对传承人开展项目研究和成果出版均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将“非遗”人才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申报文化产业项目、争取文化企业优惠政策等方式,对新安镇元宵灯会、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五妙水仙膏制作技艺等“非遗”产品和企业给予多方面的扶持。先后组织县内“非遗”企业参加省美食博览会、市文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十余次,并在参展经费上予以扶持,提升了灌南“非遗”传承人的知名度,促进了“非遗”人才工作的发展。

搭建“非遗”推广“桥梁”。在疫情期间组织中医药、曲艺及手工艺传承人进行线上讲座、授课、表演等,受到广大市民的赞赏和欢迎。广泛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形式开展传承人事迹宣传和“非遗”知识普及,开展“‘非遗’进景区”“免费义诊进村居”“魔术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等大中型展示展演活动30余场次,结合“我们的节日”,组织传承人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亲子活动等10余场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活中再现,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0)
上一篇 2020-12-29
下一篇 2020-12-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