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最美记忆是秋收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检察院 夏国伟

恰是一年丰收节,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地里的粮食散发着稻香,金灿灿的玉米让我怀念起老家的秋收。

谚语有云,“秋分白云多,处处好田禾”,秋分是一个金黄如画的季节,也是农人们最期盼的时节,一年的辛勤在此刻迎来丰收,黄澄澄的水稻、沉甸甸的玉米,每逢秋收时节,对老家的怀念就越发浓郁。“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简单的歌词,几句话,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月光、有云朵、有晚风、有歌声,还有谷堆的秋收画面。儿时的我,最喜听这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蒲扇的习习凉意间,渐入梦乡。

西南的秋收,到了这个季节,最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了。玉米是先于水稻成熟的,我的秋收故事就要先从玉米讲起。老家的玉米种的特别多,这山连着那山到处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地里生长的作物都特别有感情,每一寸土地,每一颗种子,都见证他们的成长。儿时坐在课堂里摇头晃脑背诵的“锄禾日当日,汗滴禾下锄”,现在读起来才更明白勤劳的深意。每逢秋收时节,村里的孩子但凡有些劳力的,都会帮着家里做些农活儿。我们把玉米掰回家晒干,剥玉米粒就是此时全家最重要的工作了。

这么些年过去了,很多秋收的记忆都随着机械化变得模糊,唯独那时和一大家子人坐在客厅里剥玉米粒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农村的客厅每逢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堆满从地里刚收回的粮食,一家人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会围坐在堂屋里剥起玉米粒来。剥粒是个技术活,每年几千斤的收成是喜人的,但真要把玉米籽从玉米芯上剥下来,还是需要些功夫和时日的。全家坐在玉米堆里,先用改刀将玉米棒子戳起一道口子,再把黄胶鞋放在长凳腿上,用鞋跟的纹路摩擦咬在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来。那时的我们,对大人们“刷刷刷”没几下就剥掉一根玉米棒的能力很是羡慕,自己却总不得要领,学着剥却手掌总磨起水泡。直到后来,我们也在熟能生巧间学会了这个技能,麻溜地剥起玉米粒来,有时我们就会免不了和家里的孩子一起竞赛谁剥的玉米粒速度快,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脸都憋红了,但儿时的我却从来没能超过大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待玉米粒晒干入仓,水稻也就成熟了,便到了农人们最忙碌的时节了。从农村到城市的我们,离别了家乡,告别了故土,以为会渐渐淡忘那些在水田里耕作的记忆,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某个秋收的画面牵绊,梦回当年。西南的农村对水稻的感情是最深的,老家的一山一水全寄托在这片丰收的水稻田里。儿时那头跟了我们很多年的老黄牛早已不在了,可当初它耕作过的水田还依旧如故,农人们在这片水田里耕作、育苗,播种、收割,每个季节的轮换都倾尽了他们的勤劳和善良,秋收成了一家人的团圆。

月亮悄悄升起,农人们渐渐睡去,秋虫唱起了歌声,在稻香四溢的季节里,我们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靠着儿时的记忆,怀念起秋收的美好。白日里,我们拖着桶,挥舞着镰刀,在水田里热闹非凡。母亲负责在前面割稻穗,镰刀下的稻香是丰收的味道,父亲就在后面“打水稻”,举起一捆水稻,一下又一下地摔打着割下来的稻谷。这时最考验父辈们的力道和技巧的了,一摔二搭三用力,稍不注意就可能将水稻上的水稻洒在田里,手掌磨起水泡。那时的我们汗如雨下,在“砰砰,砰砰,砰砰”的秋收声中开始一天的劳作。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我在老家的秋收记忆里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只是如今的农村早已告别了传统式的耕作,收割机在稻田里轰隆作响,奏响着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0)
上一篇 2020-09-21
下一篇 2020-09-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