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见闻 二姥爷的圈椅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委组织部 王德雷

二姥爷是去年去世的。他是我们村有名的手艺人,打得一手好圈椅。按照农村习俗,人去世以后,在年初二这天要连续三年上坟祭拜。我也是今年回老家的时候才详细听说二姥爷的故事。

初二那天,我们这些晚辈去看望二姥姥,她虽然也已经80多岁了,可身体还算硬朗,就是老年人耳聋比较严重,对话经常是“震耳欲聋”“答非所问”,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孩子,所以二姥爷去世后,家里只剩下二姥姥自己了。我到她家的时候,二姥姥已经包好了饺子,正在收拾屋子。或许是我不经常回来的缘故,看到我到来,她显然很高兴,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说起以前的旧事,不时地感叹时间过得快。也可能是知道我在政府上班,二姥姥拿出一袋子材料让我看,一边还问我上面写的数字和政策是怎么回事,我看见档案袋子上印着“建档立卡贫困户”几个字,才想起来他们老两口还是贫困户。二姥姥眼睛不花,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对一些政策却很“专业”,这倒令我很惊讶,原来是扶贫干部经常上门“宣讲”的缘故,看到聋得厉害的二姥姥,我突然想到那些帮扶干部的难处了。

记得之前来的时候,我最喜欢坐二姥爷家的圈椅,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那对圈椅更加锃亮,坐上去,无论是正襟危坐还是倚背而坐,都很舒适,这样的椅子可以说是我们村的“名片”,在农村已经不多见了,我知道,这是二姥爷的手艺。圈椅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听我姥爷说,从他记事的时候起,就看见父亲和爷爷打圈椅了,也不知从祖上哪一辈兴起的,最红火的时候,整个村子有一半多的人家都会打圈椅。在这些打圈椅的手艺人中间,活干得最漂亮的就要数我姥爷的父亲和爷爷,提起他爷俩的手艺,十里八乡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我姥爷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三,因为和二姥爷小的时候就给父亲和爷爷打下手,对圈椅的制作流程目睹了不下千百遍,靠着这种深厚的“家学”,他俩的手艺自然也是小有名气。这里的圈椅也是远近闻名,远销天津、北京等地区。那时候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说是从前有兄弟三人推着小车去卖圈椅,拉回的铜钱和圈椅一样重。现在想来,卖的钱怎么能和圈椅一样重呢?显然就是古人编的故事。也正是圈椅的流行火爆才让二姥爷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那时候,两个普通手艺人三天才能打出一把好圈椅,二姥爷却是一个人三天能打出一把,并且质量还高。靠着精湛的手艺和市场,年轻时候的二姥爷收入很可观,除此之外,他还给村里其他人打家具,扣房架子,很受人尊敬。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沙发、联帮椅等新式家具兴起,圈椅渐渐没有了市场,收入不行了,但打了一辈子圈椅的二姥爷还是放不下这么多年的手艺,还是照旧按流程选料、浸泡、蒸煮、压制、阴干组装、桐油涂刷、上漆制作圈椅。再到后来,圈椅几乎没有了市场,再加上物价上涨,二姥爷的生活更加拮据了。终于,二姥爷将伴随他几十年的刨子、锯子、斧子、和凿子等工具锁进了木箱。因为符合国家政策,老两口被纳入国家最低保障对象予以救助,老两口就靠着手中的几亩地和国家政策省吃俭用。后来,年龄一大,土地也耕种不了了,老两口又陷入了更大的忧愁中。也就在这时,伴随着国家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老两口被“精准识别”到贫困户中来,除了每年的各项补贴,生病吃药住院、医疗保险全部由国家承担,日子比以前更好过了。

圈椅早已退出了市场,新的家具产业却发展起来了,各式各样的中式、新中式、韩式家具店沿着公路,从东到西贯穿整个村庄。听我姥爷说,二姥爷去世前几年精神状态反倒比年轻时候更好了,闲暇的时候,二姥爷就到村里各个家具厂去“参观”,看着工人熟练地操纵者一台台新机器,工人不忙的时候,就给人家讲述他年轻时候熬夜赶制圈椅的经历,讲述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帮了他。

(0)
上一篇 2021-03-02
下一篇 2021-03-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