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偏科生”的“不偏”人生

河南省睢县匡城乡人民政府 夏署光

近日,一篇发表于2002年5月的论文引发网友热议,起因为“参考文献”中的一句“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然而当大家得知论文的作者时,又大呼“失敬”,原来该论文的作者就是“三钱”之一的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之父”。撇去钱老身上众多光环,谁能想到这位当初高考时中文和历史考双百、物理只考5分的“偏科生”,在其走完不平凡的人生之后,对其来说再普通不过的论文中的一句话,却能够刷屏当代网络,可见这位前辈所留的伟大贡献、宝贵理论、思想、精神历久弥坚。广大党员干部当认真体悟这位令人敬仰的“偏科生”的“不偏”人生,于比照画像中明志定向,于正念冥想中积攒动力,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做一名勇立潮头的奋进者、奉献者和开拓者。

体悟他的“坚韧不拔之志”,树立“远大志向”,做一名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奋进者。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受家庭环境的熏陶,18岁那年,他凭借扎实的国学功底,考进了清华大学,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决定弃文从理,科学救国,从历史系转到了物理系,开始执着于“造飞机大炮”的志向。其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他早起晚归,废寝忘食,极度用功,四年后他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八名优秀毕业生之一,再后来他远赴国外进修深造。世上本没有什么天赋异禀,只不过优秀的人心中始终藏着一个远大志向,且比常人努力罢了。钱伟长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志向,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专业,转而攻向难度较高的陌生领域,坚持从零基础做起,以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力,迈过了学业上的一道道坎,不断朝着志向的彼岸前进。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广大年轻党员干部要树立远大志向,并根植于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把牢这个依靠奋斗出彩的新时代,在处理棘手的问题中淬炼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在攻克困难的关卡时砥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始终以领跑竞跑的姿态奋勇争先、以苦干实干的韧劲笃定前行。

体悟他的“爱国报国之心”,胸怀“国之大者”,做一名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的奉献者。起初,钱伟长的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英国改去加拿大,但要途径日本,因护照上有日本领事馆的签字,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他和一众留学生集体拒绝,半年后,他们才重办护照再次启程。他在加大拿取得博士学位后去了美国留学,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其间当他得知国内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后,毅然抛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和优厚的待遇,选择归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回国后,一边是温饱难料的清苦生活,不断奔波于国内三所大学之间讲课,为国内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一边是唾手可得的美好生活,美国再度热情发来赴美工作的邀请,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爱国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是在“小利”和“大义”对立的关头,坚定作出舍“利”取“义”的选择。广大党员干部当见贤思齐,胸怀“国之大者”,把忠诚镌刻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责任烙印在灵魂的最深处,将奉献作为毕生追求并始终扛在肩上,一以贯之为党分忧、为国尽力、为民服务,在此过程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建功立业。

体悟他的“务实创新之魂”,涵养“创新思维”,做一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者。“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我主张探索新问题,要有新发现,有所创新。”钱伟长是这样说的,也是坚持这样做到,以至于成就了他“万能科学家”的地位。从出版我国首部《弹性力学》专著、提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到悄悄开发“高能电池”,再到文革结束后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管板、断裂力学、加筋壳、穿甲力学、三角级数求和等多方面的研究,提出“拆四堵墙”的教育思想、发明“钱码”……可以说务实和创新伴随了钱老为国家奋斗的终生,他也以此着墨,书写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广大党员干部当涵养创新思维,树立学无止境心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之能,锚定“国家需要的”这个大方向,坚持攻坚破难在最前沿,在工作中切实摒弃固步自封的藩篱、打破惯性思维的桎梏,围绕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过程面对矛盾和困难,要从创新实践中寻找出口,在敢闯敢试中积聚力量,于求真务实中亮出本色,拿出“敢于碰硬”的勇气和魄力,积极主动开拓进取,在新时代不断激荡出新气象。

(0)
上一篇 2021-04-19
下一篇 2021-04-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