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中关村科学城组工评论员 钟永伟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据统计,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共有3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23位来自北京。

北京共有6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5项(二等奖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7项),占获奖项目总数30.3%。

中关村科学城人才荟萃 持续引跑

海淀区驻区单位(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完成的42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占北京市获奖项目总数的66%,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6%。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二等奖12项),占北京市获奖项目的80%,占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的26%;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占北京市获奖项目的70%,占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的11.4%;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2项),占北京市获奖项目的59%,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14.6%。

海淀区本年度42个获奖项目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我区驻区单位主持完成。其中,由北京大学主持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由清华大学主持完成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世界人才中心高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些沉甸甸的数据和成绩单背后,是一位位默默耕耘的科技工作者、创业者和科学家、创业家的心血结晶,更是离不开服务于这些前沿科技创新的“服务员”。可以说,军功章上同样书写着这些幕后工作者的名字,虽然他们是默默奉献者,是无名英雄,但他们日以夜继的贴心管家服务、他们的辛勤付出,也在为建设世界人才高地和国家自主示范区添砖加瓦。

当然,这些成绩单的取得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尤其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春风鼓舞着科技工作者的前进步伐。

大家普遍感受到,这些年来,创新创业的环境确实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更浓厚了,大学科研和创新意识更强了。

从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的科技强国战略正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上天航空,到下海勘探,从跨海大桥,到人工智能,高铁建设、虚拟空间、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时刻有科技的力量。(备注:本文参考中关村科学城统计数据,特此鸣谢。)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05
下一篇 2021-11-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