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乡村共同富裕的“三字”篇章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郑店村选调生 蒋经中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古时的治国论着眼于“富民”、落足于“节俭”,与如今共同富裕中的“扩中提低”可谓异曲同工。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提低”更是难啃的“硬骨头”、难闯的“深水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必须让乡村振兴“共富船”慎始敬终、行稳致远,才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稳“粮”而行,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守好“共富后院”。“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自古以来就是国之大者,民心之所系。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农村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手中的“铁饭碗”,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地之不存,粮将焉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能“一端齐”“一刀切”“翻烧饼”地去落实耕地保护硬任务,尤其在基层一线,更要坚持因村制宜、精准施策的基本原则,既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让这些农村老百姓的“铁饭碗”端好端实;同样也要合理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统筹推进即可恢复属性地类整治改造,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以土地综合整治带动粮食产业发展模式改革创新,激活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迭代升级,确保粮食既能“种好地”,又能“卖得好”,从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让乡村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现实。

聚“人”而兴,以内育外引双培模式激活“共富引擎”。在绘就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中,人是最大的变量。而目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人才短缺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乡村振兴所需的人才供需矛盾更是日益突显。做好农村人才培养工作,既要稳住“老农民”“土专家”,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集体经济发展人才等“育人工程”,让乡村振兴产业“后继有人”;又要引来“农创客”“田博士”,以未来乡村、共富联盟等项目为牵引,为这批投身乡村振兴的人才搭建起“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针对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做到人尽其用、才尽其专、用当其时,进一步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的内驱力,把人才“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为共同富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乘“数”而上,以多跨场景系统再造赋能“共富大脑”。“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想拉开乡村振兴之“矢”,射中共同富裕之“的”,数字化改革恰恰就是那根不可或缺之“弦”。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化改革赋能“三农”发展的集中体现,更需要我们把握好这次机遇,用以数字变革支撑赋能“提低”,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提低”的可持续问题。而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是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前提,要把乡村数据资源作为“数字蓝海”浪潮下的重要价值资源去整合、利用和开发,以“数据活水”推动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融会贯通。立足需求导向,建设低收入群体基础数据库,精确掌握低收入人群在哪里、有哪些,确保“精准滴灌”、有的放矢;又要聚焦政策实效,通过打破不同部门数据壁垒,归集自然资源、农业、交通、建设等各类数据,全面推进“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村级数据库建设,实时共享基层治理、智慧交通、环境治理等治理场景,精准服务低收入人群帮什么、怎么帮。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重塑工作机制,实现各项政策的综合集成、高效协同,让乡村“智慧大脑”引领乡村“共富先行”。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2-06-07
下一篇 2022-06-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